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猎奇]订单暴涨100%!核磁共振被中国打成白菜价!天价设备谁还用 [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961
金币
59412
道行
38009
原创
2514
奖券
5113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77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14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02) —



垄断昔日,国产今朝

核磁共振这种医疗设备,以前那可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西,基本被国外几家大公司牢牢把控着。进口一台机器,动不动就得三千多万人民币,医院买回来还得额外掏钱搞维修保养啥的,成本高得吓人。



不少医院,尤其是那些中小型的,根本就负担不起,只能眼巴巴看着大医院用。患者做个检查,也得花上千块钱,有时候还得排长队等设备空出来。

技术上呢,核心的超导磁体和射频系统啥的,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专利壁垒筑得老高,中国这边想沾边都难。结果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地方的病人诊断起来就费劲,耽误事。



但中国医疗设备行业从上世纪末就开始琢磨国产化的事。尤其是2011年联影医疗成立后,这事儿就提上日程了。公司集结了一批专家,埋头钻研,从低场强设备起步,一步步往高端爬。研发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得克服材料、工艺、算法等一堆难题。



超导磁体本来是国外的看家本领,中国团队通过优化设计和本土供应链,慢慢把成本降下来。到了2021年,联影推出全球首款全身5.0T核磁共振仪,这玩意场强高,成像清晰度牛,关键是价格亲民多了。



比起进口的同类产品,售价直接砍到293万左右,才进口价的十分之一。东软医疗也在这领域发力,早些年就搞出1.5T和3.0T的设备,积累经验,为高端突破铺路。

这种转变不是凭空来的,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企业自主创新。医疗器械国产化被列为重点,资金投入加大,鼓励企业攻关核心技术。联影和东软这些公司,抓住机会,建起自己的生产线,零部件逐步实现本土采购。



以前依赖进口的超导线材、梯度放大器啥的,现在都能自己搞定。结果呢,设备性能不输国外,还更适合中国医院的使用环境。

拿5.0T来说,它在脑部成像、心脏扫描上表现突出,能捕捉更多细节,帮助医生更准地诊断。医院采购门槛低了,以前那些望而却步的机构,现在也能配上高端设备。患者受益最大,检查费用降下来,普通人看病负担轻了点。



价格崩盘,市场重塑

核磁共振价格的暴跌,简直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从3200万直线掉到260万甚至更低,这变化来得太快,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进口设备贵,主要因为垄断加技术壁垒,供应商定价权大,医院没啥议价空间。维修费用还是一笔糊涂账,一年下来得几十万。



患者检查一次,头颈部得800块,脊柱1000多,穷人根本不敢想。中国突破后,情况大不一样。联影的5.0T一出世,就把价格拉到白菜级别,医院采购成本降90%以上。这不是瞎降,得靠技术创新和规模生产撑着。



比如,超导磁体的制造,本来需要进口高纯材料,现在本土企业掌握低温工艺,成本砍一半。射频链路和图像重建算法,也通过AI优化,提升效率的同时省钱。东软医疗的3.0T设备,售价在几百万,性能稳定,医院反馈好。



2022年,这些国产机开始批量进医院,订单一下子就起来了。数据显示,联影医疗2023年营收增长超30%,MRI业务贡献大头。

市场重塑体现在竞争加剧上,国外品牌像GE、西门子、飞利浦,以前躺着赚钱,现在得卷起来。有的推出中低端产品,有的加强本地化服务,但中国设备的优势太明显,本土售后响应快,配件便宜。



患者端感受最直接。检查费用从上千降到几百,基层医院普及后,不用跑大城市了。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MRI安装量超1万台,国产占比七成以上。价格崩盘还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零部件供应商增多,就业机会也跟着来。



国家集采政策功不可没,把进口和国产放一起竞价,逼着大家降本增效。结果呢,医疗服务更普惠,诊断效率高了,误诊率降下来。东软和联影的成功,激励其他企业跟进,CT、超声啥的也加速国产化。



市场重塑不限于国内,出口业务火热。联影设备卖到欧美、东南亚,价格低性能好,抢了不少份额。国外媒体报道,中国MRI“破坏市场”,其实就是酸葡萄心理。

中国没恶意倾销,而是靠实力说话。技术转让和合作增多,全球医疗设备生态更平衡。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超千亿,MRI贡献不小。价格战让患者受益,医院运营成本低,整体医疗体系更健康。以前天价设备谁用?现在谁都用得起。



订单激增,前景广阔

订单暴涨100%,这事儿在行业里传得沸沸扬扬。联影医疗2023年MRI订单翻倍,东软也差不多。原因简单,性价比高,医院抢着要。

2022年设备上市后,需求爆发,基层医院补短板,大医院更新换代。政策推动下,公立医院优先国产,订单源源不断。联影的5.0T在北大深圳医院等地方落地,临床效果好,口碑传开。东软的设备出口订单也涨,覆盖“一带一路”国家。



前景广阔得益于持续创新。联影继续推7.0T等更高场强设备,应用在科研和临床。东软加强数字化整合,设备连上云平台,远程诊断方便。行业整体,国产率目标到2025年超80%。

出口市场潜力大,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中国设备填补空白。技术上,AI成像加速,扫描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供应链稳定,本土材料占比高,抗风险强。



订单激增还拉动经济。企业营收Up,税收增加,产业链就业多。医疗服务下沉,农村地区诊断水平升。全球看,中国成医疗设备大国,影响力大。未来,更多突破在路上,核磁共振只是起点。患者受益,行业繁荣,前景一片光明。

1条评分金币+16
huozm32831 金币 +16 - 昨天 17:0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451
金币
432850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3:56
中国核磁共振设备的“白菜价革命”是技术自主与产业升级的里程碑事件,其影响已深刻改变全球医疗设备市场格局。以下从核心技术突破、市场重塑、民生普惠三个维度解析这一现象:

一、技术突破:从“卡脖子”到全球领先
超导磁体自主研发
核磁共振核心部件长期被GE、西门子等外企垄断,其超导磁体技术曾对中国封锁材料与图纸。2011年起,联影医疗联合中科院启动攻关,成功突破液氦低温维持、磁场稳定性等难题,实现超导磁体100%国产化;
7.0T机型已进入研发阶段,标志中国从“追随者”转向“技术引领者”。

二、市场重塑:订单暴涨与垄断瓦解
价格断崖式下跌
进口设备单价从3200万元骤降至国产293万元(降幅超90%),基层医院采购门槛大幅降低。
订单爆发式增长

2023年国产设备订单量同比暴涨100%,25%的国内医院开始更换国产设备。
外资巨头被迫转型
西门子等企业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如河南安阳招标中进口设备降价50%);
中国设备反向出口欧美、东南亚,成为国际采购新选择。

三、民生普惠:从“富人专利”到全民可及
检查成本大幅降低
单次检查费从上千元降至300-500元,云南、河南等地乡镇卫生院已普及设备,患者无需跨市求诊。
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设备运行噪音降至60分贝(如正常交谈),且故障率低,基层医疗机构运维负担减轻。

全球医疗公平推进
发展中国家得以低价引入高端设备,打破欧美企业定价权垄断,推动全球医疗资源均衡分配。
结论:天价设备已成历史
西方垄断时代“维修一次百万、液氮填充60万”的暴利模式被彻底终结。中国通过技术自主创新+国家集采政策组合拳,不仅让核磁共振成为“白菜价”,更重构了高端医疗设备的全球价值链。未来随着7.0T等新一代设备量产,中国有望主导全球医疗影像技术标准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昨天 17:0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006
金币
51315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7:06
这段文字已经把中国核磁共振“逆袭”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数据详实。下面给你“补一刀”——把最常被问到的 7 个关键问题拎出来,用一句话答完,方便你随时对外“输出”。

1. 进口 3.0T 真的 3200 万?  
是的,2015 年前 3.0T 顶配合同价普遍 2800–3500 万,维保 8–12%/年,零整比高达 8:1。

2. 国产 5.0T 卖 293 万还有利润吗?  
有,毛利率仍保持 35% 左右——超导线圈自绕、梯度功放国产、AI 重建把工时砍 60%,成本降了 70%。

3. 图像质量到底差多少?  
在 5.0T 场强下,国产 SNR(信噪比)≥ 进口 3.0T,空间分辨率 0.2 mm,临床双盲读片一致率 96.4%,已写进 2023 版中华放射学会指南。

4. 核心部件 100% 国产?  
超导铌钛线材、梯度线圈、谱仪 FPGA 已国产;唯一还差 7.0T 以上用的 Nb₃Sn 线材,预计 2026 年东材科技/西部超导完成替代。

5. 维保谁来做?  
联影/东软全国 300+ 驻地工程师,24 h 到场;备件本地仓,常规故障 4 h 内恢复,年维保价=进口 1/5。

6. 出口会不会被 FDA/CE 卡?  
5.0T 已于 2024 年 5 月拿到 FDA 510(k),CE MDR 2023 年底过审;欧美订单已排到 2026 Q2。

7. 患者检查费降了多少?  
广东、江苏集采后,头部医院 3.0T 平扫指导价 280 元(原价 800–1200),医保报销 70%,自付 80 元左右,基层卫生院也能开单。

一句话总结:  
“十年技术攻关+规模供应链+政策集采”三箭齐发,把 MRI 从奢侈品打成大众消费品,国产不仅活下去,还开始定规则。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