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猎奇]别只盯着那几股泉水,而忽视了济南真正的宝贝[5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089
金币
491091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到济南旅行的游客,大多数只知道去趵突泉里喂胖锦鲤,大明湖畔找夏雨荷,却没留意脚下的土地是座低调的古建古迹之城。

截止到2022年,济南有各级文保单位941处,包括国保30处、省保171处、市保236处、区县级保护单位505处。

这些文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古遗址:以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命名地)、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心性聚落)、大辛庄遗址(商代东方中心性遗址)、东平陵故城(“济南”名称之源)为代表,构成了从史前到商周、汉代的完整文明发展史。

2. 古墓葬:从汉代的济北王墓(双乳山汉墓)、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中国最早石构祠室),到元代的张养浩墓,再到明代的德王墓地,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丧葬制度、礼仪规范和建筑技艺。

双乳山汉墓
3. 古建筑:涵盖了隋代的四门塔(中国现存最早石塔)、唐代始建的灵岩寺(宋代彩塑冠绝海内)、宋代始建的济南府学文庙以及平阴永济桥等,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高峰。

灵岩寺辟支塔
4. 石窟寺与石刻:以历城柳埠千佛崖造像(唐代佛教摩崖造像群)为核心,同时包括孝堂山郭氏墓石祠的汉代画像石刻,它们共同构成了济南地上石刻艺术的精华。


5. 近现代重要史迹:洪家楼天主教堂、万字会旧址、原齐鲁大学建筑群、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等,是济南自开商埠、走向近代化的缩影,记录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避免篇幅冗长,在这些国保遗迹里我挑几件唠唠。
(一)2000年前的石头房子
长清孝堂山藏着中国现存最早石祠(郭氏墓石祠),这栋建于东汉初年的石头屋子,堪称地面房屋建筑的活祖宗。

汉代石祠文献记载有很多,但大多早已没了,目前发现保存完整的也就只有这一处了,所以它能评上“国一”根本不稀奇。

石祠面阔4.14 米,进深2.5米,高2.64米,全石结构的两间屋子,单檐悬山样式。
该有的建筑构件倒都不缺,正当中立着根壮实的八角石柱,后山墙和柱子中间支着道横梁。


顶上石头刻得讲究,屋脊瓦片清晰可辨,连瓦当勾檐这些细节都没落下,细看柱子山墙和石台子,还留着些两千年前的简单纹路。


除本身建筑外,墙面上的汉画像更是重量级。
三面墙上画满了横线勾勒的场面—朝会、拜谒、出游、狩猎、百戏等汉代贵族墓葬常见题材,内外墙还刻有历代游客的到此一游,最早能到东汉永建四年(129年)。


坊间说这是东汉孝子郭巨的墓,行家听了直摇头。
看墓制规格,得是东汉前期的某个大官的,至少省部级起步,也有人说可能是汉代济北王里的某一位,不过也都是猜测而已。

(二)神通寺与中国第一石塔
四门塔蹲在济南历城区柳埠镇东北角,离镇子四公里。
青石砖块垒起来的四方塔,乍看毫无花哨,但却是中国现存唯一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亭阁式佛塔。

四四方方的塔身上开着四个拱门,东南西北各走一个,每个门洞后头都供着整块大理石雕的佛像,塔顶内还有“隋大业七年造”(611年)的刻字。

早年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给这塔留了两页纸。
编者说它,“乃汉代制法之余波,此塔结构虽简单,却具有平衡之美,在石筑之单层塔中,可谓之无与伦比者。”

1904年 德国人拍摄的四门塔
四门塔其实是神通寺的一部分,这寺子始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
僧朗公禅师在此劈山建寺,初唤朗公寺,已有1600多年历史,从东晋到隋唐一直是山东的佛教中心之一。

隋文帝某日受神通点化,在开皇三年(583 年)大笔一挥改寺名为神通。
不过这名字也没镇住庙运,总是塌塌修修,修修塌塌,直到清代的火苗子掠过,还是留了片废墟。

1600年的兴衰沉浮,如今荒草萋萋间留下了众多国保古迹。
四门塔无疑是显眼的那座,此外还有龙虎塔、小宋塔,小唐塔、墓塔林、摩崖造像等等等等。

龙虎塔为石塔,平面呈方形,通高10.8米。
因塔身雕有龙虎而得名,塔身建造于盛唐,砖塔檐建于北宋,目前是第三批国保单位。

小宋塔为一方形3层石塔,整个塔身放在一石块上,通高4.17米。
台基南侧有“比丘福林于北宋绍圣五年为亡父母造塔”的题记,是神通寺宋唯一的宋塔。

墓塔林是金以后历代神通寺僧人的墓地,存有墓塔46座,墓碑15通。
以石塔为主,辅之砖塔,包括阙式、密檐式、楼阁式、经幢式四种样式,是全国六大塔林之一,堪称古塔博物馆。

(三)中国寺庙天花板
济南长清区有座灵岩寺,但大部分游客还堵在趵突泉前时,这里还能留着点清静。
东晋年间的底子,北魏翻新过,唐代最为风光,唐李吉甫在《十道图》中将它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同称“四绝”。

当年玄奘在长安城译完经,还真来过这歇脚。
唐高宗李治往后的皇帝们,去泰山搞封禅大典前,十有八九会拐进来烧柱香,现在灵岩寺不仅是第二批国保单位,还跟着泰山进了世界遗产名录,咖位不小。


灵岩寺兜兜转转修了上千年,攒下了一大堆古迹古建。
从寺院到山巅,有殿宇36处,亭阁18座,唐宋元明清全都包圆了,其中最大的看点要数“三绝”,即辟支塔、墓塔林、宋明罗汉像。


辟支塔是灵岩寺的主要标志,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打下第一块砖。
宋朝人接手重修,前后折腾了六十三年才封顶,八角九层十二檐的身板戳在天地间,55米的高度立了快千年。

二绝是墓塔林,这里葬着历代住持高僧,从唐朝开始攒到现在,167座石塔配着81块碑,数量上仅次于少林寺,排全国第二。

塔群里有唐代一座,北宋六座,金代五座,剩下的多是元明清物件,最大的一座方形砖石墓塔葬的是唐天宝年间的灵岩寺住持慧崇禅寺。

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像是为第三绝。
“天下罗汉两堂半”,半堂在苏州甪直保圣寺的九尊罗汉,一堂为苏州东山紫金庵的十六尊罗汉,这最后就是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彩塑罗汉了。


这些塑像环列于殿内四周的壁坛上,泥胎裹着麻布,堆得齐腰高,大都完成于宋代,少量是明代的手艺。

搞艺术的人显然没按佛经教条来,有人拄拐杖讲道理,有人托腮盘算心事。
有披金戴银的贵气罗汉,也有衣衫褴褛的苦行款,梁启超1912年晃到这儿的时候,当场封了个“海内第一名塑”。

(四)被水灌满的王宫
山东地界出过六位明朝藩王,分别是齐王朱榑、鲁王朱檀、汉王朱高煦、德王朱见潾、衡王朱祐楎和泾王朱祐橓,三支绝了后,三支活到帝国末年。

封在济南这里的是德王朱见潾,生于1448年,一岁多就赶上土木堡巨变,成长期全在政治漩涡里打转。

成化三年(1467年)才就藩济南府,在位时育有四子两女,生活相对平稳,德藩传至明末,与明王朝同终。

明德王一脉躺在长清五峰山镇东马村,墓地绵延两三公里。
当地俗称“十八王林”,地面上的琉璃享殿早就碎成了瓦砾,圈地的内外两道围墙也已成了残垣。

四号墓中出土的墓志,证明这里的主人就是第一代德王朱见潾和其妃刘氏,虽然地宫凿进山体青岩,但历史上依旧被盗过多次。

如今九排门钉在石门上列着方阵,横额有浮雕的二龙戏珠,大门敞开,底下早就被积水灌成了“水库”,除非涉水钻进去,不然只能在外面看个大概。

(五)趵突泉里的园中之园
游客都爱挤在趵突泉边看三股水,却忽略了西南角那座园中之园—万竹园(第八批国保单位),园内还有李苦禅纪念馆。

万竹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元代,明朝礼部尚书殷士儋退休后把园子改成“通乐园”,结果跟百姓同乐了没几年,园子就成了菜地。


后来清代诗人王苹接手,结果诗没写几首,又成了菜地。
直到民国山东督军张怀芝进了济南城,在废墟菜地上请大江南北的工匠套起来这座结构复杂的宅院。

现在竹子虽然稀稀拉拉称不上“万”,倒也随墙根墙角见缝扎地,位于趵突泉公园内,付了那40块钱之后就不用再次购买门票了。

(六)用庚子赔款建造的国保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就在山东大学老校区边上,不要门票,进去的话注意时间和衣着就行。
抬眼望去满墙尖拱高窗,典型的哥特派头,教堂里能装下一千号人,是中国三大天主教堂之一。

这是1900年《辛丑条约》的赔款建的,设计师是个奥地利人,盖房子的是本地劳工。
老济南石匠卢立成带着千号人折腾了三年,1905年才立起了这座十字架模样的庞然大物。

虽然是西方建筑,外看瞅着洋气,里头却还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教堂主厅的屋顶盖着中国传统小黑瓦,中门两侧石墙雕了两个石龙头,龇牙瞪眼的模样就像庙门口的看门兽。

最后至于济南为啥能有这么多古建,一看地形就全都明白了。
东有百脉泉群灌溉文明,西凭玉符河天堑抵御兵灾,北靠济水漕运吸纳八方商旅,南依泰山余脉坐收香火供奉,《齐乘》里说的很清楚了,水陆四冲,南船北马毕会于此。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089
金币
491091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4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小时前
济南,素有“泉城”之称,以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知名景点闻名于世。然而,在这些热门景区之外,还隐藏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却鲜为人知的古建古迹。它们或藏身于老城区的街巷深处,或静立于郊野山林之间,虽未被大众游客广泛关注,却承载着济南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记忆。以下是一些被游客普遍忽略却极具价值的古建古迹,值得深度探访与品味。

---

一、题壁堂(济南府学文庙附属建筑)  
位置: 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大明湖畔南侧  
被忽略原因: 隐藏于文庙建筑群中,多数游客仅停留于主殿区域  

题壁堂是济南府学文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宋代,明清多次重修,曾是古代济南学子讲学、祭祀、会文之地。其名称源于历史上文人墨客在此墙壁题诗作文的传统。建筑为典型的北方官式风格,歇山顶、斗拱结构保存完好,内部梁枋彩绘仍可见清代遗风。尽管文庙经过修复并向公众开放,但绝大多数游客匆匆走过大成殿后便离去,忽略了这座充满书卷气息的雅致厅堂。它不仅是济南儒学文化的象征,更是古代教育制度的实物见证。

---

二、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  
位置: 历下区西门大街与泉城路交汇处西北角  
被忽略原因: 仅存台基,外观不起眼,无显著标识  

钟楼寺原为金代所建佛教寺院,其钟楼曾是古代济南城的报时中心。如今寺庙早已湮灭,仅存高约6米的砖石台基,默默矗立在现代商业街区之中。该遗址为济南市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基址之一,具有极高的城市史研究价值。台基四周刻有明代重修碑记,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城市变迁。因其缺乏完整建筑形态且地处闹市边缘,常被路人视作普通土堆或旧墙遗迹,实则为济南城市发展轴线上的“时间锚点”。

---

三、寿康楼(原德国诊所旧址)  
位置: 市中区经七路与纬五路交叉口附近  
被忽略原因: 非传统中式古建,归属近代建筑范畴  

建于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之后,寿康楼最初为德国人在济南设立的私人诊所,是济南最早的西式医疗建筑之一。建筑融合德式 Jugendstil(青年风格)与本地材料工艺,红瓦坡顶、拱形门窗、花岗岩基座极具辨识度。现为民居,未经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故少有旅游宣传。它不仅代表了济南开埠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切面,也是近代公共卫生体系萌芽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济南近代化进程而言,其价值不亚于任何一座明清庙宇。

---

四、华阳宫古建筑群(含吕祖庙、泰山行宫等)  
位置: 历城区华山(华不注山)脚下  
被忽略原因: 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未充分开发  

华阳宫虽近年略有修缮,但仍属“冷门景点”。这组道教建筑群始建于金代,兴盛于明清,依华山而建,背靠黄河故道,风水格局独特。其中包括吕祖庙、泰山行宫、三教堂、观音殿等多个殿宇,壁画、砖雕、木构均有较高艺术水准。尤其殿内部分清代壁画描绘了八仙过海、道教星宿等内容,色彩依旧鲜明。由于华山整体开发滞后,游客多集中于登山观景,忽视了这片规模宏大、宗教内涵丰富的古建群。它是济南地区现存最完整的民间信仰建筑综合体之一。

---

五、段店双龙桥与清代石刻  
位置: 槐荫区段店镇玉符河故道上  
被忽略原因: 远离市中心,周边环境杂乱,无旅游配套设施  

双龙桥是一座清代中期修建的三孔石拱桥,横跨古河道,桥体由青石砌筑,两侧望柱雕刻龙首图案,工艺精细。桥头尚存两通清代道光年间的水利碑刻,记载了当时治水、分水制度及地方乡约。此桥曾是通往长清、泰安的重要通道,反映了济南西部水系交通的历史格局。如今河流干涸,桥梁孤立于荒地之间,鲜有人问津。但它作为济南古代水利工程与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意义。

---

结语:被遗忘的“城市记忆碎片”  
上述古建古迹虽不如趵突泉那般声名远播,却是构成济南历史文化肌理的重要“细胞”。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城市遗产不仅存在于景区围墙之内,更散落在日常生活的缝隙之中。对旅行者而言,避开人流、深入街巷与郊野,或许才能触摸到一座城市最真实、最深沉的灵魂。

若你愿以脚步丈量历史,不妨放下攻略清单,走进这些沉默的角落——在那里,时光并未走远,只是静静等待被重新听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119
金币
41783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0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0小时前
济南的核心价值不止于泉水本身,更在于泉水孕育的历史文化、生态智慧与城市精神,以及由此衍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 泉水:城市的“表”与“里”
济南以“泉城”闻名,趵突泉、珍珠泉等72名泉是直观名片,但泉水的深层意义远超景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趵突泉“水涌若轮”,老舍称“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失去了一半的美”,泉水既是自然遗产,也是文化符号的载体。

📜 三大“被忽视的宝贝”
1. 千年泉水文化体系
历史底蕴:从《水经注》到《老残游记》,文人墨客留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等传世描述,形成独特的泉文化脉络。
民俗传承:自2013年起,济南国际泉水节已举办11届,成为连接市民与游客的文化纽带。
2. 依法护泉的制度创新
济南出台国内唯一泉水保护地方法规《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2023年修订版从规划、管理到监督形成全链条保障,为全球泉域保护提供“济南方案”。

3. 泉水滋养的城市生态
活水网络:泉水汇聚成大明湖,形成“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生态格局,护城河沿岸的黑虎泉浴场等设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实践:通过“开源节流”综合措施,趵突泉自2003年复涌后已连续喷涌22年(截至2025年),创70年代以来最长纪录。
📊 济南泉水价值维度拆分
维度    核心体现    举例说明
自然遗产    733处泉眼构成全球罕见密集泉群    趵突泉日均涌水量7万立方米
文化载体    文学、艺术、民俗的创作源泉    李清照《漱玉词》得名于漱玉泉
制度样本    国内首部泉水保护专项法规    2023年修订《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
生态引擎    泉水-湖泊-河流构成完整水系    大明湖为泉水汇集成的天然湿地
(补充说明:表格中数据综合自济南泉水保护实践及历史文献记载。)

✅ 重新发现济南:从“观泉”到“品泉”
济南的真正魅力,在于将泉水融入城市血脉——既是地理特征,也是文化基因与生态密码。未来,需在保护中活化泉文化,让“泉城”不仅是观光目的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样本。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