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1回复

[转帖]探秘火山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085
金币
417704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9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沿着褐色熔岩流旁边的石砌山道,我们爬了几百级台阶,终于爬上了风炉岭火山口 。
  这一带火山群,位于海口市近郊,远处水天相接处是碧波粼粼的大海,入口处的景观石上镌刻着“5A级景区国家地质森林公园”。风炉岭山势最高,站在火山口放眼四望,周围起伏着莽莽苍苍的绿色丛林,混杂着各种茂密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山风夹着一点海洋的咸味,从四面八方吹来,无比新鲜,让人有一种醉氧后的微醺。
  火山口足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周遭覆盖着一圈厚厚的绿色植被,垂挂而下,遮挡了视线,看不见底。陡峭的岩壁上凿有石级,仅能容下一只脚,而且阴冷湿滑,我们手攀脚爬,艰难地下到几十米深的洞底。
  洞底常年湿润,布满苔藓,黝黯的洞壁裂开一条参差的缝隙,据说通向不可知的远方,令人遐想。仰望头顶,天空那么远,那么小,那么淡,像一枚飘然远去的薄薄的纸月亮。四周很静,似乎万古静如斯。但是,约八千年前,就在这里,曾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威武雄壮的大剧。在我们脚下三十里深处的地幔层 ,突然岩浆奔突,冲破地壳,喷射而出,像火树,像银花,绚丽绽放,照亮了苍茫夜空。而今,它平静了,但我似乎仍能听到从地心传来的匀细的呼吸声。
  不敢久留,我们沿着木质栈道匆匆返回洞口,原路下山。下山路上,又见到来时用护栏围起来的熔岩流遗迹。想当年,炽热的岩浆,从山顶喷涌而出,形成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冷却后,就成了今天的模样,像一堆千疮百孔的炉渣,层层叠叠地堆满沟壑——这就是风炉岭名字的由来吧 。
  景区门口有许多旅游商店 ,陈列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山石工艺品。我挑中一枚形似风炉岭的火山石。拳头般大小,色彩黝黑,表面呈蜂窝状,那是熔岩中的气泡冷却后的结果 。它本沉埋在地底深处,被一场华丽的喷发抛到空中,如今风华落幕,静静地立于我的手掌之上 。
  生命,有绚烂就有平淡,有沉潜静默就有激越飞扬 。一如此石,一如此刻。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017
金币
490808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2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风炉岭火山口(Fenglu Ridge Crater)位于中国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是雷琼地区新生代火山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第四纪火山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与地质特征体现了典型的大陆裂谷型火山活动机制,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价值和地貌景观意义。以下将从形成过程与地质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

一、风炉岭火山口的形成过程

1. 构造背景与岩浆上涌  
   风炉岭火山的形成可追溯至约2.7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处于雷州半岛—海南岛断裂带的拉张环境之中。该区域受欧亚板块内部应力调整影响,地壳发生局部伸展,形成一系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这些断裂为深部玄武质岩浆提供了上升通道。在地幔热对流作用下,软流圈物质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沿断裂带向上侵入,最终突破地表,引发火山喷发。

2. 斯通博利型喷发与火山锥构建  
   风炉岭火山以中等强度的斯通博利式喷发(Strombolian eruption)为主,表现为周期性爆炸性喷发,喷出大量火山弹、火山渣和火山灰。炽热的熔岩团块在空中旋转冷却,形成典型的纺锤状、梨形火山弹,堆积于喷口周围,逐渐累积成典型的火山渣锥(cinder cone)。由于喷发能量适中,未形成大规模熔岩流,但多次喷发使火山锥体不断增高,最终形成高约150米的锥形山体。

3. 喷发末期塌陷与火山口成形  
   在喷发后期,岩浆房压力下降,支撑火山口下方岩体的结构失稳,导致喷火口区域发生局部塌陷,形成了直径约400米、深约100米的近圆形火山口。该塌陷过程可能伴随轻微的次生爆炸,进一步扩大了火山口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风炉岭火山口并未积水成湖,这与其排水条件良好及气候干燥有关。

---

二、风炉岭火山口的地质特征

1. 岩石类型与矿物组成  
   风炉岭火山主要喷出物为碱性玄武岩(alkali basalt),富含橄榄石和辉石斑晶,具典型的斑状结构。火山碎屑物以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砾为主,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反映短距离抛射与快速堆积的特点。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源区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可能受到古俯冲板片脱水的影响。

2. 火山地貌形态完整  
   风炉岭火山口保存极为完好,呈典型的“马蹄形”或“簸箕形”开口结构,开口方向朝北,推测与当地主导风向或断裂走向控制的喷发方向有关。火山锥坡度较陡,约为30°–35°,表面覆盖松散火山碎屑物,植被稀疏,地貌清晰可辨,是研究火山喷发动力学的理想天然实验室。

3. 多期喷发证据与地层序列  
   地质剖面揭示风炉岭存在至少两次明显的喷发旋回:早期以较强爆炸为主,形成较粗粒火山渣层;晚期喷发减弱,以溢流式小规模熔岩流为主,在火山口边缘可见少量流动构造的熔岩残留。两期之间夹有风化壳或沉积间断,表明喷发具有阶段性。

4. 区域地质关联与火山群背景  
   风炉岭隶属于海口火山群(共10余座火山锥),与邻近的罗京盘、马鞍岭等共同构成雷琼火山带南缘的一部分。该火山群整体呈北西向排列,受滨海断裂控制,显示出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风炉岭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单体火山之一,其地质结构为重建海南北部第四纪火山活动时序提供了关键依据。

5. 生态演化与人文价值  
   尽管地质年龄较轻,风炉岭已初步发育红壤化土壤,植被以热带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部分区域人工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同时,该火山口已被纳入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兼具科研、科普与旅游功能,成为展示中国华南地区火山地质演化的窗口。

---

结语

风炉岭火山口是新近纪以来中国大陆东南缘裂谷环境下一次典型的小型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产物。其完整的火山锥形态、清晰的喷发序列、典型的碱性玄武岩成分以及所处的构造位置,使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地质学研究意义,也为理解板内火山活动机制、评估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了宝贵案例。未来结合高精度年代测定、地球物理探测与数值模拟,有望进一步揭示其深部动力过程与喷发预测潜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