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基于搜索结果的综合分析,关于上海AI实验室实现千里算力互联训练千亿模型的突破性进展及其战略意义:
1. 全球首次技术突破
上海AI实验室研发的 DeepLink超大规模跨域混训技术方案,成功将相距1500公里的上海与济南两个异构智算中心互联,整合成"超级节点",并完成千亿参数AI大模型训练。
核心成果:
全球首次实现 长距离跨域异构智能算力的高效整合,等效算力高达单集群训练的95%以上。
攻克了跨域异构互联的技术瓶颈,此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生产级模型训练成功案例。
️ 2. 技术创新:以算法换带宽
DeepLink采用 "3D+PS"高内聚低耦合架构,通过算法创新减轻网络压力:
功能亮点:
仅需普通专线网络(如低于10G带宽),即可分发超大规模训练任务。
支持动态故障恢复:某节点故障时,整体训练仍可持续。
实测效能:
中国电信场景下,北京-上海-贵州三地互联混训,等效算力维持90%以上。
🌐 3. 化解算力资源困境
技术直接针对当前算力资源两大痛点:
区域不均衡:西部算力闲置率较高,而东部需求密集。
硬件碎片化:国产AI芯片百花齐放,但异构架构导致算力难以协同。
解决方案:将分散的异构算力"化零为整",提升资源利用率。
🛡️ 4. 降低"卡脖子"风险
减少芯片依赖:
支持多元芯片架构混训,降低对单一供应链(如特定进口芯片)的依赖。
兜底算力保障:
遭遇供应链波动时,可快速整合现有算力资源支持AI产业。
🔮 5. 未来应用前景
规模化扩展:
理论支持数千公里跨域互联,国内任意两地智算中心可整合。
成本革新:
未来训练10倍规模AI模型时,可通过"低成本组合"旧算力中心替代新建超大型集群。
生态构建:
推动算力"超市化"供给,用户自由选择高性价比算力资源。
💎 总结意义
DeepLink技术不仅突破算力互联的技术壁垒,更为全国算力一体化布局提供核心动能:
"以算法创新盘活闲置资源,用分布式协同抵御供应链风险" —— 推动AI产业从"硬件依赖"向"系统自主"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