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1P]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1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9-04 21:06

IT之家 9 月 4 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 2025-2026 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 7% 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 5% 以上。到 2026 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 41 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 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75 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 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方案提出,聚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面向行业应用和消费场景,统筹专项资源,持续强化电子产品供给水平。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可靠性,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家庭等新兴产品,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鼓励创新产品形态、提高质量水平、培育高端品牌。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 5G / 6G 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加强 6G 技术成果储备。
方案指出,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发挥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方案指出,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全面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承载和赋能作用,强化千行百业应用牵引,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面向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需求,遴选推广一批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智能体育等典型解决方案。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赋能科学研究、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高算力场景。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航空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方案提出,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向世界级迈进。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发挥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深入落实《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等政策联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风险提示,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方案指出,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撬动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聚焦行业垂直领域场景,切实推动算力转换为生产力,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加快对多体系芯片、多类型软件、多元化系统的兼容适用,提升产业生态主导地位。加强 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方案指出,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协同攻关效率,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网络等协同发展,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自适应抗干扰防欺骗等北斗关键技术。加快网络化、开放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加快推动 RISC-V 产业发展,促进产品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落地和国际化合作。
方案指出,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根植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通过集成应用牵引,提高系统整体能力,提升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强化计算等领域芯片、零部件、整机系统等研发应用和配套适配。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研制智能工控计算机、工业智能相机、中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关键工控设备系统及操作系统。建立健全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供应链断链风险。研究供应链成熟度评估体系,推动完善供应链成熟度评估标准制定、评估管理机制,全面开展服务器、打印机、存储、网络等供应链成熟度评估。部署实施一批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开展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强化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质量支撑。

jjybzxw 2025-09-04 22:08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解读

背景与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9月4日联合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和目标。主要预期目标包括: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 到2026年,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关键措施

1.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提升产品供给水平: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提升产品供给水平。例如,促进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 优化产业布局: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

2. 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经济循环
   - 深挖需求潜力:扩大新场景,挖掘大众消费潜力。例如,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
   - 培育新业态: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例如,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

3.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集成攻关,加强基础技术研究。例如,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人才资本支撑。例如,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区域布局与协同发展

- 科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因地制宜推动差异化、特色化有序发展。例如,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完善产业转移协作机制: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发挥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引导作用,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保障措施

- 加强供应链安全: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例如,建立健全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供应链断链风险。
-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

总结

《行动方案》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通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挖需求潜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等多方面的努力,旨在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查看完整版本: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1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