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AI中小企业如何突破“算力高墙”?这一“行动”或将重构产业生态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AI中小企业如何突破“算力高墙”?这一“行动”或将重构产业生态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9-04 21:05
全球AI产业加速发展的浪潮里,科技巨头围绕算力展开的竞争,悄悄筑起了一道“算力高墙”,AI中小企业如何突围?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简称“行动”),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6大行动,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对于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等将释放更大潜力,推动算力普惠和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算力瓶颈与行业困局
高昂的算力门槛,正把不少中小企业拦在赛道之外。据媒体报道,一套英伟达DGX SuperPOD系统采购价超过2.5亿元,训练GPT-4的成本更是高达7800万美元,这样的投资成本,普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

很多中小企业因为GPU租赁费用太高、算力不够,没办法推进技术研发,导致发展空间被压缩,产品也难以更新升级。与此同时,成本压力进一步挤占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也拉低了企业的创新水平。

另一方面,行业技术路线主要依附于龙头企业,被“锁定”的风险增加。长此以往,产业将趋于单一化。

以行动为指引构建开放多元生态
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随着全球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推进“人工智能+”成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目前,像英伟达CUDA等市场主流计算架构,主要是为大模型训推而设计,对多元场景缺乏充足支撑,比如工业质检、科学研究等,需要专门优化架构才能满足需求。现有的通用架构不仅成本高,也无法完全适配不同细分场景的业务特点。

构建开放的算力生态,并逐步开发适合细分场景的解决方案,或将成为产业趋势。在人工智能+科研领域,重庆市金凤实验室作为重庆市重点科研平台,对基因组科学计算等科研项目有首要需求。因此,在其算力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不仅涵盖了高端计算集群平台及虚拟化集群,提供高端的CPU算力和存储空间,还根据平台人工智能计算服务的需求,将其构建为更为开放的生态环境,为基因组科学计算、大模型基因智能计算等科研需求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支持。

推倒“算力高墙”,仍需政策、市场以及企业各方齐头共进。随着“人工智能+”行动全面推进,行业有望跳脱算力瓶颈与场景应用同质化,迎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产业生态。

jjybzxw 2025-09-04 22:11
全球AI产业加速发展,中小企业如何突围?

在全球AI产业加速发展的浪潮中,科技巨头围绕算力展开的竞争,筑起了一道“算力高墙”,使得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变化,中小企业也有望找到突围之路。

算力瓶颈与行业困局

高昂的算力成本:
- 一套英伟达DGX SuperPOD系统的采购价超过2.5亿元。
- 训练GPT-4的成本高达7800万美元。
- 这样的投资成本,普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

算力不足导致研发受限:
- 高昂的GPU租赁费用和算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推进技术研发。
- 产品更新升级受阻,发展空间被压缩。

人才与创新受限:
- 成本压力进一步挤占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 企业的创新水平被拉低。

技术路线依赖龙头:
- 行业技术路线主要依附于龙头企业,被“锁定”的风险增加。
- 长此以往,产业将趋于单一化。

以行动为指引构建开放多元生态

政策引导:
-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 提出了“人工智能+”6大行动,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
- 政策的引导将释放场景开放和供需对接的潜力,推动算力普惠和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数据生产总量增长:
- 2024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同比增长25%。
- 推进“人工智能+”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现有算力架构的局限:
- 市场主流计算架构(如英伟达CUDA)主要为大模型训推而设计。
- 对多元场景缺乏充足支撑,如工业质检、科学研究等。
- 需要专门优化架构才能满足不同细分场景的需求。

构建开放的算力生态:
- 构建开放的算力生态,并逐步开发适合细分场景的解决方案。
- 重庆市金凤实验室作为重庆市重点科研平台,对基因组科学计算等科研项目有首要需求。
- 在其算力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不仅涵盖了高端计算集群平台及虚拟化集群,还根据平台人工智能计算服务的需求,构建了更为开放的生态环境。

推倒“算力高墙”的路径

政策支持:
- 政府应继续加大对AI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 提供算力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算力成本。

市场创新:
- 市场应鼓励多元化的算力解决方案,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的需求。
- 推动算力租赁、共享等模式的发展,降低中小企业进入门槛。

企业合作:
- 中小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适合细分场景的AI技术。
- 通过合作共享资源,降低研发成本。

技术创新:
- 中小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减少对龙头企业的依赖。
-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全面推进,行业有望跳脱算力瓶颈与场景应用同质化,迎来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产业生态。中小企业在政策、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有望找到突围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 [-- AI中小企业如何突破“算力高墙”?这一“行动”或将重构产业生态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