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9-02 12:13 |
她本来是清华的高材生,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年仅21岁,却因乙型肝炎在服用了恩替卡韦一年后突然离世,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是药物“副作用”害了她,直到医生说出那句真相:“不是药害了她,是她对乙肝的误解,害了自己。”

乙肝不是“不治之症”,但也不是“吃药就万事大吉”。很多人对乙肝的认知,还停留在“好像也没啥事吧”“不就是个病毒么”的阶段,可现实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我在门诊接诊过无数乙肝患者,说实话,这种病最怕的不是病毒,是人心的侥幸。 那天,一位年轻妈妈带着检查报告来的时候,脸色苍白,手都在抖。她说她妹妹,今年才21岁,是清华的学生,查出乙肝携带后开始服用恩替卡韦,医生说病毒量高,肝功能也有损伤,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按理说,这种情况开始抗病毒治疗是完全正确的,恩替卡韦也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一线药物。 可她妹妹吃药后并没有按期复查,也没有定期做肝功能、病毒DNA、肝脏影像学检查,更没有医生跟踪。 一年后突然出现黄疸、腹胀、极度疲乏,送医后被诊断为爆发性肝衰竭,抢救无效,离开了。 而她的母亲一度认为,是“吃药把肝伤了”。可真相是:她根本没有意识到乙肝治疗的复杂性,更没有意识到随访的重要性。

很多人一听乙肝,第一反应是:吃药不就行了?但问题是,吃药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它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不是直接“清除病毒”,也不具备“修复肝脏”的能力。它的优点在于抗病毒效果强,耐药率低,安全性高。在正确使用下,确实能显著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风险。 但问题是:

一、乙肝病毒不会彻底清除。目前的药物无法消灭病毒的“藏身之所”——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这就意味着一旦停药,病毒可能卷土重来。 二、治疗需要动态评估。肝功能、病毒量、肝纤维化程度、甚至乙肝表面抗原的数量,都要定期监测。有时候病情变化不是靠“感觉”能觉察的,很多患者在病情恶化时并没有明显症状。 三、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耐药或副作用。虽然恩替卡韦的副作用发生率不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定期检查肾功能、乳酸水平等,是医生的基本要求。

很多乙肝患者,尤其是年轻的,听到“携带者”这个词就觉得“我跟正常人没区别”。这是个常见误区。 所谓携带者,并不等于健康人。 乙肝的自然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低复制期、再活跃期。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完全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几年之间也可能从一个阶段跳到另一个阶段。

而清华女生的悲剧,很可能就是从“低复制期”进入“再活跃期”时,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调整治疗。 我有一个朋友,30多岁,乙肝携带者十几年,自认为“身体挺好”,每年随便做个体检就了事。有次我提醒他查乙肝五项和病毒DNA,他一查吓一跳,病毒量居然从10³升到10⁶,肝功能也异常了。若不是及时发现,他可能就走上了和那位女孩一样的路。 很多乙肝病人吃了一段时间药,看到病毒量下降了、肝功能正常了,就开始“偷懒”:忘了吃药、停了复查,有的甚至自己停药。一问原因,“都好了,还吃啥啊?”

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心态,是最危险的。 根据2022年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患者需达到病毒持续阴性、肝功能正常、肝组织无明显炎症或纤维化进展,且满足一定时间(至少2-3年)的维持治疗后,方可考虑停药。 而即使停药,也必须有医生全程监测,不能擅自“断药”。 很多人不明白,病毒虽然被压制住了,但只要你一松懈,它就会“死灰复燃”。甚至有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在停药后6个月内病毒就会反弹,肝功能急剧恶化。

这不是“药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当那位清华女生的妈妈质问,是不是恩替卡韦导致了肝衰竭时,医生说的那句话让很多人沉默了: “不是药害了她,是她对乙肝的误解,害了自己。” 很多人只知道吃药,却不知道为什么吃药;只知道“病毒低了”,却不知道“病毒低不是终点”。乙肝不是感冒,不是吃一周药就能好,它是一场持久战,是一辈子的事。

如果那位女孩能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她能定期做肝脏超声和弹性检查,如果她能在病毒反弹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它不像胃疼、头疼那样让人容易察觉,等到它真正“喊疼”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 乙肝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可以无声无息地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根据《中国肝癌防治蓝皮书(2024年版)》,我国每年有超过40万人死于肝癌,而乙肝相关性肝癌占了70%以上。这些人大多数在早期都没有症状,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所以不要等到肚子胀了、脸黄了、乏力了才去看医生,那时候医生也很难救你。 很多人一听乙肝就慌了神,觉得得了这病就是“判了死刑”。其实不是。 现代医学已经能很好地控制乙肝,大多数患者如果能规范治疗、定期随访,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我见过有患者坚持治疗十几年,病毒一直处于不可检测状态,肝功能正常,工作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关键是你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就像抗战八年一样,不是一仗定输赢,而是每一场小仗都要认真对待。 看完这个故事,你还敢随便停药吗?还敢不去复查吗? 乙肝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你怕就能躲得过的病。它是一种慢性病毒感染,治疗靠的是科学,不是感觉;靠的是坚持,不是侥幸。 而所谓的“真相”,其实早就摆在那里——不是药的问题,是人对疾病的认知出了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