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谷粉丝 |
2025-09-01 21:50 |

“医生,我这阵子总觉得人没劲,吃不下饭,还老是黄疸,一查肝功能,竟然是肝衰竭!”说这话的是49岁的王先生,一名普通的企业职员。半年多前,他开始服用一种叫他达拉非的药物,本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万万没想到,竟然走到了肝衰竭的边缘。 这到底是药物的问题,还是身体出了其他状况?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很多人对他达拉非并不陌生,它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一线药物之一,也是俗称“伟哥”的同类产品。与西地那非、伐地那非、阿伐那非齐名,他达拉非的特色是药效时间长达36小时,因此被不少人称为“周末药”。 市面上的他达拉非常见剂量是5mg、10mg、20mg,用法分为按需用药和每日服用两种。有些人为了“36小时作用窗口”,会擅自增加剂量,甚至长期服用。但你知道吗?他达拉非的说明书里,明确标注了它对肝脏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限制。 答案是:是的。他达拉非属于PDE5抑制剂类药物,口服后主要由肝脏代谢。也就是说,肝脏是它的“加工厂”,药物进去,肝脏要负责把它“分解”掉。

健康人的肝脏处理这类药物没什么问题,但如果肝功能本身就不好,或者长期高频率、大剂量服用,肝脏可能会“超负荷运转”,一旦处理不过来,毒性代谢产物就可能在体内堆积,导致肝细胞损伤。 根据《中国药典》和国家药监总局发布的药品说明书显示: “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禁用他达拉非。” 但现实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肝病,更别提定期检查肝功能了。

王先生并没有肝病史,平时身体也算健康。但他长期应酬、喝酒、作息不规律,这些都在悄悄“蚕食”他的肝脏。 他在朋友推荐下开始服用他达拉非,一开始是按需吃,后来觉得效果不错,就改成了每天一粒10mg。服了半年,他出现了食欲下降、乏力、黄疸等症状,一检查,竟然是药物性肝损伤,已经接近肝衰竭。 医生诊断后明确指出:问题出在长期服用他达拉非上。

据《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统计,药物性肝损伤(DILI)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在西药引起的肝损伤中,PDE5抑制剂已被报道有潜在肝毒性,他达拉非可能引起特异质性肝损伤发生率约0.01%。 虽然大多数人服用他达拉非后不会出现严重副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它对所有人都是安全的。尤其是长期使用、高剂量使用、合并饮酒、肝功能差的人群,风险明显升高。 有些人听说他达拉非“持久力强”,就觉得“吃得越多越猛”。但事实上,超过推荐剂量服用并不会提升效果,反而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在一项由《中华男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中,研究者指出: “他达拉非每日用药仅推荐2.5mg/5mg剂量,且需医生评估,性功能改善效益差异不大,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却显著升高。” 也就是说,吃多了不一定更好,但副作用肯定更多。 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代谢能力不同。他达拉非主要通过肝脏中的CYP3A4酶系统代谢,而这个酶的活性存在基因差异。换句话说,有些人天生“代谢快”,有些人则“处理慢”。

如果本身肝功能就差,再叠加不良生活习惯,比如熬夜、喝酒、吃保健品、吃其它药物(特别是感冒药、抗生素),肝脏的负担就会进一步加重,最终可能发展成药物性肝损伤。 有没有肝病家族史? 最近有没有长期喝酒? 平时有没有吃别的药或保健品? 有没有定期体检,尤其是肝功能检查? 如果你对以上问题没有明确答案,那就别轻易长期服药,更别擅自加量。

第一,遵医嘱。所有PDE5抑制剂类药物都属于处方药,不是保健品,更不是“长效PDE5抑制剂”。服用前需进行肝功能检测,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情况给出推荐剂量。 第二,不要长期服用。即便是每日服用型的他达拉非,也需要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长期使用。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每天吃。 第三,定期体检。如果已经在服药,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出现任何不适,比如乏力、恶心、黄疸、尿黄等症状,要立刻停药并就医。

第四,生活方式更重要。药物只是辅助,真正影响性功能的因素,往往是情绪、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靠药不如靠养”,才是长久之计。 王先生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对药物的风险认识不足,把处方药当成“万能灵药”,吃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

他达拉非确实是改善中老年男性性健康的有效手段,但它也不是“无副作用”的。肝脏是我们身体里最“沉默”的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在服用这类药物,请务必科学看待、合理使用、不盲目跟风、不擅自加量。健康的性生活建立在对身体负责的基础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