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饭后漱口”做错了?医生建议:65岁后,饭后漱口要注意这3点 [8P]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饭后漱口”做错了?医生建议:65岁后,饭后漱口要注意这3点 [8P]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25-07-19 11:02
很多人饭后习惯性漱口,觉得清理下嘴巴,干净些,不容易长蛀牙。


这个动作看起来没问题,也被很多人当成卫生习惯来执行,尤其老年人,吃完饭就赶紧漱口,有的还用漱口水,觉得这样才彻底。
但不少口腔科医生最近在门诊发现一个现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牙根龋、牙颈部磨损、牙周萎缩的人越来越多,很多都跟“勤漱口”有关。
不是漱口这个动作有错,而是漱口的方法不对,时间不对,甚至用的东西也错。
65岁往后的身体,很多基础功能在变。不是说人老了就要谨慎,而是生理结构真的在退化。
唾液腺分泌量下降,口腔pH稳定能力变弱,牙龈血流减少,这些变化决定了——老年人的口腔自洁功能和抗酸能力不如中青年。
原来年轻时候能扛得住的冲洗、刺激、摩擦,到了这个阶段就变成了伤害。


先说最常见的一个误区,饭后一吃完就立刻漱口,特别是吃了点酸、点甜的食物。
这个时候口腔里的酸碱度正在波动,牙釉质处于“临时软化”状态,如果立马大力漱口,牙面就容易被机械冲刷掉一层表面矿物。
这个过程在医学上叫“脱矿”,不是蛀牙,但长时间下来,会让牙齿变薄,变敏感。
饭后30分钟内,牙釉质的抵抗力是最低的,如果老年人每餐都马上漱口,一天三次,等于每天都给牙齿“打一次磨砂”。时间久了,牙颈部磨耗明显,冷水一碰就酸。
再看第二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漱口用的“漱口水”。市面上很多漱口水含有酒精、抗菌剂、清凉剂,看上去刺激小,实际对口腔黏膜的影响不小。


特别是酒精型漱口液,长期使用会导致黏膜干燥、刺激唾液腺功能下降,让本就分泌不足的唾液更难形成保护膜。
有些漱口水还含有氯己定,这种成分短期内确实能杀菌,但长期使用会影响口腔菌群平衡,导致“有益菌”被灭光,“机会菌”反而上来了。
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一项口腔菌群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抗菌型漱口液者,其口腔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比例下降,而与口臭、牙周病相关的普雷沃菌属比例显著上升。
这个变化不是一两天出现的,但对老年人影响非常大。
年纪越大,口腔生态越脆弱。表面看是漱口,实际上是在打破一个本就脆弱的平衡系统。


就像抗生素不能随便用一样,漱口液也不是天天都能用的,特别是带抗菌成分的。
更别说还有人把洗牙粉、苏打水当成漱口液,天天早晚含一口,长期下来牙齿变得更敏感、牙龈越来越萎缩,牙齿开始松动,最后牙一颗颗掉,很多人还不明白问题出在哪。
第三个误区是漱口方式太激烈。很多老年人漱口习惯用力吸水、鼓腮、摇头,有的人还用舌头使劲搅水,觉得这样冲得干净。
实际上,这种漱法对牙根、牙龈是种机械性拉扯,特别是牙龈已经萎缩的人,这种动作会进一步加重牙根暴露、牙槽骨退化。
还别说,这种方式还有可能把食物残渣反向带入牙周盲袋,越洗越脏。


广州口腔医院在2021年的病例汇总中提到,部分根面龋患者在非吸烟、无糖饮食的背景下发病,和过度用力漱口高度相关。
过度清洁就像过度用药,一旦超过身体自身的恢复力,就开始变成破坏。
有人可能会说,不漱口更不卫生,会不会得口腔病?这个想法也不全错,但要把握住一个度。对65岁以上人群来说,饭后需要的是“温和清洁”,而不是“立刻彻底清除”。
可以先喝一口温水轻轻咽下,或者用温水含漱几秒,不鼓腮、不大力摇头,不用带刺激成分的漱口液,过半小时后再进行牙线或刷牙。
这才是适合老年人的口腔护理方式。老年人的牙齿不是靠刷出来的干净,而是靠保护出来的稳定。再干净的牙,如果被磨损掉了保护层,也会出现敏感、炎症、龋坏。


还有个问题值得拉出来说:唾液分泌不足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不但影响咀嚼、吞咽、讲话,也会影响牙齿再矿化能力。
唾液是天然的抗菌剂和矿物质供给源,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钙、磷等成分,可以缓冲酸性、保护牙面。
如果一味用化学漱口水冲掉这些天然保护成分,反而让口腔环境变得更不健康。
有一项临床实验,研究65岁以上人群使用漱口液后唾液分泌情况,发现每日使用2次含酒精型漱口液者,其唾液流速下降幅度达23%,主观口干评分上升显著。
这说明清洁手段选错了,不仅没帮忙,还添了麻烦。


漱口这件事看起来简单,实际牵涉到牙齿、牙龈、黏膜、菌群、唾液多个系统。年轻时习惯的操作方式,到了65岁以后未必合适。
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牙周炎、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口干症的人群,更要避免刺激性强的清洁方式。医生说的“温和护理”,不只是少用药水,而是要按身体的节奏来清洁,不着急、不蛮干。
那问题来了,有些老年人本身戴着活动义齿或种植牙,这种情况下饭后漱口方式是否也要调整?
答案是肯定的。活动义齿容易在缝隙中残留食物,确实需要清洁,但这类人群更不能大力漱口。
建议是饭后先将义齿取出,单独冲洗,口腔内再用温水轻含轻吐,不鼓腮也不长时间含水。
种植牙周围有人工牙龈结构,过度冲刷会影响黏附稳定性,甚至造成微小损伤。清洁方式以软毛刷+温水为主,严禁用酒精或刺激性漱口液冲洗种植区域。


正确做法应该是:饭后半小时内先自然清口、温水轻漱,半小时后再视情况进行清洁或牙线处理。义齿护理要单独看待,不能和自然牙混为一谈。

姜谷粉丝 2025-07-19 11:09
老年人群饭后漱口的常见误区与科学建议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生理结构发生退化,如唾液腺分泌减少、牙龈萎缩、牙釉质抗酸能力下降等,传统的饭后漱口习惯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牙根龋、牙颈部磨损等问题。医生指出,65岁以上人群需特别注意漱口的时间、方式及用品选择,以避免过度清洁对口腔健康的损害。

老年人饭后漱口的三大核心注意事项
一、控制漱口时间,避免牙釉质损伤
饭后不宜立即漱口:进食后30分钟内,牙釉质因食物(尤其是酸性、甜食)刺激处于脱矿状态,抵抗力最低。若此时漱口,可能加速牙釉质磨损,长期导致牙齿敏感、变薄。
不同食物的间隔建议:食用酸性食物后建议等待1小时,高糖食物等待20分钟,待唾液中和酸性、牙釉质恢复稳定后再漱口。

二、选择温和漱口用品,保护口腔菌群
优先使用温水或淡盐水:避免使用含酒精、抗菌剂(如氯己定)、清凉剂的漱口水,此类成分可能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导致有益菌减少、口臭和牙周病风险上升。
警惕偏方风险:长期使用洗牙粉、苏打水、食盐漱口可能引发黏膜损伤或pH值紊乱,尤其不适合黏膜变薄的老年人。

三、采用轻柔漱口方式,减少机械刺激
避免用力鼓腮或摇头:过度用力的吸水、鼓腮动作会拉扯牙龈,加重牙根暴露和牙槽骨退化,尤其对已有牙龈萎缩者危害更大。
假牙清洁需特殊处理:活动义齿或种植牙使用者应使用软毛刷+温水轻漱,严禁用刺激性漱口液冲洗种植区域。

老年人口腔护理的延伸建议
漱口与刷牙的顺序:饭后先用温水轻漱,30分钟后再刷牙,避免牙釉质在软化状态下受牙刷摩擦损伤。
重视唾液的保护作用:唾液是天然口腔屏障,过度漱口会冲刷唾液,降低口腔自洁和再矿化能力。建议减少漱口频率,以“温和清洁”为原则。
假牙的同步清洁:饭后需单独清洁假牙,避免细菌滋生诱发口腔炎症,维护口腔整体卫生。
科学漱口是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需结合生理特点调整习惯,避免因“过度清洁”适得其反。若出现持续口干、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应及时就医调整护理方案。

口腔健康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生活质量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拥有健康的口腔能够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咀嚼能力,增强味觉,进而帮助消化,通过辅助进食提供足够营养;同时,还能保证发音清晰,增进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进食的质和量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而进食质量与咀嚼效率密切相关,剩余牙齿的数目则直接影响咀嚼效率,所以口腔健康和舒适是良好咀嚼、正确进食、完善营养以及保持全身健康的必要条件。

此外,一些全身疾病也与口腔健康息息相关,例如牙周炎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牙周炎的治疗情况往往影响着很多全身疾病的控制。

老年人口腔日常清洁与护理要点
刷牙与邻面清洁:老年人只要口内还有牙齿,就应每天早晚刷牙,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刷牙时不可大力横刷,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可采用巴氏刷牙法,牙周病患者可采用竖刷法。同时,需根据牙缝大小选用邻面清洁工具,牙龈萎缩不明显者可选用牙线,牙龈萎缩、有明显牙缝者可选用牙间隙刷,使用时不要勉强进入,以免损伤牙龈。


假牙清洁与维护:无论种植牙、固定假牙或活动假牙,都和天然牙一样需要每天清洁。种植牙和固定假牙不可摘下,周围可能存留食物残渣及细菌,需刷牙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和冲牙器等;活动假牙需在每餐后摘下清洁,用软毛刷清洗干净,睡前应摘下浸泡在冷水中或用假牙清洁剂浸泡,第二天起床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戴上。另外,建议每年定期复查活动义齿,如果义齿发生损坏或因长期使用发生磨损,要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局部用氟与膳食调整: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同时要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
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与治疗建议
关注口腔疾病信号及处理


牙周疾病:如果老年人有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牙齿松动与移位等问题,要警惕牙周疾病,应及时就诊,积极治疗,尽量保留天然牙。对于患有牙周炎的65岁老人,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需注意是否有心肌缺血等慢性疾病,应先咨询专业医生,同时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熬夜。
牙体牙髓疾病:进食冷热酸甜食物疼痛、自发痛、咬合痛等可能是牙体牙髓疾病的信号,不应仅靠口服药物缓解,需及时接受专科检查及治疗。

口腔黏膜疾病:老年人口腔黏膜疾病高发,如发现口腔内有两周以上没有愈合的溃疡,口腔黏膜有硬结、白色或红色斑块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

牙齿缺失的处理:老年人如有无法保留的牙齿,如残留的牙冠、牙根或特别松动的牙齿,应及时拔除,否则可能影响口腔功能,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牙齿拔除或脱落后要及时修复,一般在拔牙2至3个月后进行,修复方法有活动修复、固定修复、种植修复,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修复缺失牙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考量其消毒措施、卫生条件和医师资质等。

定期口腔检查与洁牙: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发展速度快、自我修复能力弱,因此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提倡每年洁牙一次,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

老年人在口腔护理方面存在多个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口腔健康问题,影响整体生活质量。以下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护理误区及其纠正方法:

一、误区一: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
纠正方法: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食物残渣在牙面上经细菌作用形成牙菌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彻底清除的。即使非常认真、仔细地刷牙,最多也只能达到70%的清洁度。因此,定期洗牙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牙石,预防牙周病。

二、误区二: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
纠正方法:缺牙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同时还会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能够弥补或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因此,缺牙应及时修复,避免进一步的牙齿问题。

三、误区三:老人抽烟、喝茶染出了黄牙、黑牙,改不了
纠正方法:目前的牙齿美容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吸烟、喝茶、喝咖啡等形成的着色性污垢可以通过专业手段去除,即使四环素牙等牙体变色也有办法改善。牙齿美白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牙齿保健和牙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四、误区四: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治也没意义
纠正方法:大多数老年人的牙齿松动脱落是因牙周病、根面龋、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只要这些病得到预防和治疗,就可以延长牙齿的使用寿命。因此,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牙周治疗和护理

五、误区五:人的牙齿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纠正方法:咬硬物会导致牙齿过度磨损,破坏牙外层的珐琅质,导致牙齿敏感。牙齿磨损严重,会造成牙齿向前移位或脸型改变,并引起耳旁的颞颌关节因长期不当咬合而引发疼痛。因此,老人的牙齿应特别避免过度磨损。

六、误区六:只漱口不刷牙,这是祖宗传下来的
纠正方法:不少高龄老人至今没有刷牙习惯,尤其农村的老人更多见。其实,正确的刷牙既有牙刷的机械刷洗作用,又有牙膏的化学去污和消毒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防止菌斑和牙石的形成。因此,应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七、误区七:刷牙时间越长越好
纠正方法:刷牙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建议每次刷牙时间为2-3分钟,确保每个牙齿表面都能清洁到位。刷牙时间过长可能会损伤牙龈和牙齿。

八、误区八:用什么牙刷都可以
纠正方法:选择合适的牙刷非常重要。刷毛形状应整齐、没有倒毛,不宜选择过尖的细毛牙刷,这类牙刷容易让牙龈受伤。刷毛的软硬程度也应适中,可用刷头轻轻按压手背测试。

九、误区九:可以与家人共用牙膏
纠正方法:每个人的口腔中都潜伏着大量细菌,如果全家共用一支牙膏,家庭成员的口腔细菌可能经过牙刷在牙膏管口堆积,造成交叉感染,增加细菌传播的风险。因此,家庭成员中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独立的牙膏和牙刷

十、误区十:没牙了就不用再刷牙
纠正方法:即便满口牙齿都已脱落,但黏膜、牙龈、牙槽骨还在,老年人每天三餐后应漱口,使用柔软的牙刷来刷洗和按摩牙龈,这些都是对软组织有益的刺激。在做好手部清洁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用手指代替牙刷,对牙龈进行按摩3。

十一、误区十一:假牙不用刷
纠正方法:假牙若不及时清洁,同样会造成食物残渣和细菌堆积,诱发口腔感染等问题。使用假牙的老年人可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轻轻刷假牙,清除表面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此外,还可以用传统牙线、水牙线或牙缝刷等工具来清理牙齿间隙。

正确护理口腔的五点建议
冬天宜用温水刷牙:避免过冷的刺激,减少各种不适和牙髓疾病的发生。
防治牙周炎:早晚认真刷牙,饭后用牙线,定期到正规医院或口腔诊所洁牙。
警惕根面龋:牙根部暴露后,应加强清洁,防止龋坏。
及时修复缺牙:长期缺牙危害很多,应在牙齿缺损后及时修复。
定期拜访牙医: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纠正这些常见的口腔护理误区,老年人可以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饭后牙齿保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清除食物残渣,还能有效预防口腔疾病。以下是饭后牙齿保健的正确方法:

1. 饭后漱口
饭后立即漱口可以帮助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部分细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使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均可,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含有消炎成分的治疗型漱口水,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

2. 等待一段时间再刷牙
虽然饭后立即刷牙可以清除食物残渣,但根据专家建议,饭后应等待大约30分钟再刷牙。这是因为饭后口腔中的酸性环境会软化牙釉质,立即刷牙可能会导致牙釉质受损。等待一段时间后,口腔内的pH值恢复正常,此时刷牙更为适宜。

3. 正确刷牙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牙刷:使用软毛牙刷,牙刷头不宜过大,以便能够灵活地到达口腔内的各个角落。
使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齿长轴成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使刷毛一部分进入牙龈沟,一部分铺在龈缘上。轻轻施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刷二至三颗牙齿,然后向下一组移动,确保每颗牙齿都被清洁到。
刷牙时间:每次刷牙不应少于3分钟,确保全面清洁所有牙齿表面。

4. 使用牙线或冲牙器
刷牙后,使用牙线或冲牙器可以进一步清除牙缝中的残留物和牙菌斑,特别是对于牙刷难以触及的区域。使用牙线时,要轻柔地将其滑入牙缝,避免损伤牙龈。

5. 定期口腔检查
除了日常的口腔护理外,定期到专业的口腔医院进行口腔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6. 牙龈按摩
饭后或刷牙后,可以进行牙龈按摩,以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牙龈组织的活力。使用手指或专用的牙龈按摩器,轻轻按压牙龈,并以圆周运动按摩,每个部位按摩2-3分钟。注意按摩力度,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引起牙龈出血或疼痛。

上法可以有效地维护饭后的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您建立良好的口腔护理习惯,享受健康的生活。



jjybzxw 2025-07-19 11:20
老年人饭后漱口的正确方法

饭后漱口是很多人保持口腔卫生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蛀牙的风险。然而,近年来口腔科医生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牙根龋、牙颈部磨损、牙周萎缩的人越来越多,这与“勤漱口”有关。不是漱口这个动作有错,而是漱口的方法、时间和使用的物品可能不正确。

1. 漱口的时间选择

误区: 饭后立即漱口,特别是吃了酸、甜食物后。

正确做法: 饭后30分钟内,牙釉质的抵抗力最低。如果老年人每餐都马上漱口,一天三次,等于每天都给牙齿“打一次磨砂”。时间久了,牙颈部磨耗明显,冷水一碰就酸。因此,建议饭后半小时再进行漱口或刷牙。

2. 漱口水的选择

误区: 使用含有酒精、抗菌剂、清凉剂的漱口水。

正确做法: 市面上很多漱口水含有酒精、抗菌剂、清凉剂,这些成分对口腔黏膜的影响不小。特别是酒精型漱口液,长期使用会导致黏膜干燥、刺激唾液腺功能下降。建议老年人使用温和的清水或含氟漱口水,并控制频率(一天不超过2次),避免破坏口腔菌群平衡。

3. 漱口的方式

误区: 漱口方式太激烈,用力吸水、鼓腮、摇头。

正确做法: 这种漱法对牙根、牙龈是种机械性拉扯,特别是牙龈已经萎缩的人,这种动作会进一步加重牙根暴露、牙槽骨退化。建议老年人用温水轻轻含漱几秒,不鼓腮、不大力摇头,不用带刺激成分的漱口液。

4. 特殊人群的漱口方式

活动义齿: 饭后先将义齿取出,单独冲洗,口腔内再用温水轻含轻吐,不鼓腮也不长时间含水。

种植牙: 种植牙周围有人工牙龈结构,过度冲刷会影响黏附稳定性,甚至造成微小损伤。清洁方式以软毛刷+温水为主,严禁用酒精或刺激性漱口液冲洗种植区域。

5. 唾液分泌不足的问题

误区: 一味用化学漱口水冲掉天然保护成分。

正确做法: 唾液是天然的抗菌剂和矿物质供给源,含有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钙、磷等成分,可以缓冲酸性、保护牙面。如果一味用化学漱口水冲掉这些天然保护成分,反而让口腔环境变得更不健康。建议老年人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总结

老年人的口腔护理需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时间的选择。饭后漱口虽然有助于清除食物残渣和减少细菌滋生,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温和的漱口水和正确的漱口方式。特别是对于有活动义齿或种植牙的老年人,更需要避免过度用力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方式。通过温和护理和按身体的节奏来清洁,可以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


查看完整版本: [-- “饭后漱口”做错了?医生建议:65岁后,饭后漱口要注意这3点 [8P]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