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智能应用]AI育种,迎来“基因科学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998
金币
5920
道行
19523
原创
29428
奖券
18117
斑龄
201
道券
10559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11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26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02
“我们这些田间地头的育种人,也用上AI科技了。”近日,“丰登”联合研发团队收到了广西大学从事水稻分子育种的科研人员黄福钢发来的感谢消息。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组成的联合研发团队,发布“丰登·种业大模型”。经过科研攻关,研究团队在大模型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推出生物育种领域的科研智能体——“丰登·基因科学家”,辅助科研人员探索和验证未知的基因功能。

  作物育种的关键在于通过基因组精准设计优化农艺性状。自2005年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以来,多国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基因功能解析,但进展缓慢。传统育种研究高度依赖专家经验,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到验证结论,往往需耗时数年,且成功率有限。

  “这就像面对一本写满未知符号的天书,我们只能零星破译几个字符,育种效率难以提升。”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丰登”项目联合负责人杨帆说,育种历史记录数据、作物生物测序数据、农田环境数据和种养管理数据等关键数据事关育种成败,“尤其是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农田环境条件和作物生产模式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依靠人工经验的育种成功率更加有限”。

  如何让AI学会像育种专家一样思考?研究团队用海量数据训练智能体,使其具备精准识别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性状”关联预测、育种实验推理与设计的能力。水稻版本“丰登·种业大模型”自今年5月向全球开放以来,已有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印度中央水稻研究所等国际权威育种机构使用。

  杨帆说,通过对基因功能的快速解析,育种科研人员可更精准地组合优良等位基因,实现定制化育种目标——既包括高产、抗病、抗逆等传统性状,也可涵盖营养强化、风味改良等新需求。

  “这不仅是在教AI育种知识,更是在传授科学发现的方法。”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丰登”项目联合负责人董楠卿表示,“我们要让AI学会如何读懂育种科学家的需求、找到匹配的基因,设计实验、验证结论,甚至自我纠错。”

  通过强化学习训练,“丰登·基因科学家”逐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它能够模拟专家推理过程,自动完成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到分析结果的完整流程。在验证中,研究团队选取了水稻、玉米的数十个未报道基因,除具体实验操作外,关键科研决策由“丰登”向科研人员提供。

  在水稻研究中,“丰登”发现了多个基因的新功能——有的通过调控植物激素影响株高,有的与光合效率密切相关;在玉米研究中,“丰登”精准预测出与株高、穗位等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与田间试验结果高度一致。

  “丰登·基因科学家”只是起点。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系统将持续融入更多作物数据、环境数据和育种知识,向覆盖全物种、全流程的智慧育种平台演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247
金币
499427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87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01
AI赋能育种:丰登·基因科学家开启智能育种新时代

一、丰登系列:从大模型到科研智能体的突破

1.1 丰登·种业大模型的诞生(2024年4月)
2024年4月,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研发的丰登·种业大模型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专注于生物育种领域的大型语言模型,基于“书生·浦语2.0”基座模型训练而成,整合了海量育种科研文献、田间日志、多学科知识图谱(生物学、遗传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具备品种选育、农艺性状描述、栽培技术推荐和历史推广区域查询四大核心能力。其200亿参数规模和专业评测表现(综合得分是农学本科生的4.87倍,超越Claude3和GPT-4)标志着我国在AI育种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1.2 丰登·基因科学家:科研智能体的进化(2025年7月)
在大模型基础上,研究团队于2025年7月推出丰登·基因科学家,这是全球首个生物育种领域的自主科学发现系统。它不再仅仅是知识整合工具,而是具备“科研能力”的智能体,能够模拟分子生物学家的思维过程,自动完成从假设提出、实验设计到结果分析的全流程科研工作。

二、传统育种的痛点与AI解决方案

2.1 传统育种的困境
- 效率低下:依赖专家经验,从假设到验证需数年,且成功率有限。
- 知识壁垒:基因功能解析进展缓慢,如水稻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近20年,仍有约90%的基因功能未知;玉米、大豆等作物未知基因比例更高。
- 环境适应性不足:极端气候频发,传统经验难以应对动态变化的农田环境,育种成功率进一步受限。

2.2 丰登·基因科学家的核心能力
研究团队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赋予其三大关键能力:
1. 精准识别基因与性状关系:构建“基因-性状-环境”三维知识图谱,整合全球98%以上相关文献。
2. 基因-性状关联预测:基于30万条假设-实验-结论推理链的科研路径图谱,实现高通量基因功能挖掘。
3. 育种实验推理与设计:通过强化学习模拟专家推理,自动设计实验方案并优化路径。

三、实际应用与科研成果

3.1 水稻研究突破
在水稻领域,“丰登·基因科学家”辅助科研人员发现了多个未报道基因的新功能:
- 株高调控基因:通过调控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影响植株高度。
- 光合效率相关基因:直接影响叶片光合速率,为高产育种提供靶点。

3.2 玉米研究验证
在玉米研究中,智能体精准预测出与株高、穗位等关键农艺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这些预测与连续三年的独立田间试验数据高度一致,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3.3 国际影响力扩大
水稻版本丰登·种业大模型自2025年5月向全球开放以来,已被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印度中央水稻研究所(CRRI)等权威机构采用,推动全球水稻育种协作。

四、用户反馈与未来展望

4.1 基层科研人员的认可
广西大学水稻分子育种科研人员黄福钢的感谢消息生动体现了AI技术对一线育种工作的实际价值。他表示:“这就像面对一本写满未知符号的天书,我们只能零星破译几个字符”,而丰登·基因科学家则显著提升了基因功能解析效率,让育种人真正用上了AI科技。

4.2 未来发展方向
- 全物种覆盖:从水稻、玉米向小麦、大豆等更多主粮作物扩展。
- 全流程智能化:融入更多环境数据和育种知识,实现从基因发现到品种培育的全流程智能决策。
- 定制化育种目标:不仅满足高产、抗病等传统需求,还将拓展至营养强化(如富铁、富锌)、风味改良等新方向。

五、技术细节与创新亮点

5.1 数据驱动的科研路径
- 双图谱构建:基因-性状-环境三维知识图谱 + 30万条推理链的科研路径图谱,为AI传授科学发现方法。
- 强化学习训练:通过模拟专家推理过程,智能体逐步具备自我纠错和优化能力。

5.2 性能评估与优势
在标准化评测中,丰登·基因科学家多项指标优于国际主流模型(如OpenManus、DeepSeek-R1)。其在水稻基因功能预测、实验设计等环节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专家平均水平。

结语

丰登·基因科学家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进入“智能驱动”时代。它不仅大幅缩短了育种周期、降低了成本,更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正如项目负责人杨帆和董楠卿所言,这不仅是AI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更是科学发现方法论的革新。随着系统的持续迭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丰登”系列将为全球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