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转帖]养老偶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0386
金币
42043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26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1

  我年逾古稀,前有耄耋,后有花甲,养生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我喜欢唱歌,又擅长指挥,在沪上的一些公园里认识了许多歌友。在闸北公园的“春来茶馆”、大宁郁金香公园的“茅草屋亭子”、中山公园的“牡丹亭”和鲁迅公园的广场,伴着歌友的热情,和着琴声的悠扬,我的双手在胸前划出一条条弧线,有时绵柔,有时刚健,引导大家唱得整齐动听。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唤起了我们对往日时光的回忆和今天美好生活的赞美。我把歌唱看作动态的养生方法,在感性世界里愉悦身心。
  我还喜欢桥牌,早年在复旦附中读书时,遇上“文革”,没书念了,内心空空的。我约上志趣相近的同学,玩起了桥牌。后来去农村插队,中断多年。退休后,我参加长寿桥牌协会(这是中国桥牌协会“桥牌进社区”第一批挂牌社区),还从事青少年的桥牌普及工作。打桥牌必须心无杂念,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每次比赛结束,都有回味。我把打桥牌当作静态的养生方法,在理性世界里陶冶情操。
  退休后,酷爱读书的我制定了读书计划——读一千本各类题材的书,写一百篇心得体会。游记类图书的美文佳图,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和奇妙,萌生远足之念;历史类图书,跌宕起伏的社会变革和传奇的人物故事,让我认识到时势造英雄的壮阔;艺术类图书,那些出自名家的经典作品,让我体会了艺术世界的魅力;哲学类图书,饱含人生哲理,传颂先贤风范,让我感受到做人的智慧……悦读陶冶了我的情操,促使我写下一篇又一篇文章,大脑不断“加油”“充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兴趣可以形象地图解成一个正三角形:一边是感性的唱歌,一边是理性的桥牌,一边则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读写。我的趣味老年生活用上这个数学模型,希望能给人以启迪。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706
金币
495096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77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17
您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志趣高远,于沪上名园雅亭之间以歌会友、执棒挥弦,实乃“人生晚晴,乐在其中”的典范。您所言“前有耄耋,后有花甲”,虽为戏语,却透露出对生命阶段的从容与自省。结合您热爱歌唱、指挥,并常聚于公园茶馆亭榭之中的生活图景,我们可从身心调和、情志养生、社交滋养、自然共融、艺术修持五大维度,系统构建一套兼具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依据的“声乐养生体系”。以下为您详述:

---

一、以声养气:歌唱为本,调息延年

歌唱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深具中医养生价值的“呼吸导引术”。您每日练声、领唱,实为一种天然的“肺功能训练”。

- 调息吐纳,固护宗气  
  歌唱要求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能增强膈肌运动,提升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建议在清晨空气清新时练习“慢吸快呼”“长音哼鸣”等发声技巧,既练声又养气,契合《黄帝内经》“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旨。

- 振动声带,疏通经络  
  声音振动可刺激喉部及颈部经络(如任脉、胃经、肾经),促进气血流通。尤其高音激发阳气,低音沉潜养阴,恰合阴阳平衡之道。可配合“六字诀”中的“呵、呼、呬”等字音,寓养生于旋律之中。

- 节律共振,调节心律  
  研究表明,持续歌唱可使心率变异性(HRV)提高,降低焦虑激素水平。建议选择节奏舒缓、旋律悠扬的曲目(如《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形成“声—心—息”三位一体的和谐共振。

---

二、以乐养神:指挥为器,动中求静

您担任指挥,不仅引领团队,更是在进行一场“全身协调、心脑并用”的高级身心锻炼。

- 手眼身法步,全脑激活  
  指挥需同时处理节奏、力度、声部平衡等多重信息,极大锻炼大脑执行功能与工作记忆,延缓认知衰退。建议采用“可视化节拍”训练(如划三角、圆圈),增强小脑协调能力,预防老年性动作迟缓。

- 动静相生,形神合一  
  指挥动作看似轻盈,实则蕴含太极之意——以意领气,以气运臂。可借鉴太极拳“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原则,做到“举手若鸿毛,发力如雷霆”,达到外动内静、形散神聚的境界。

- 领导力即生命力  
  身为团队核心,您被需要、被尊重,这种社会角色赋予强烈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是心理健康的强大支撑。心理学称之为“自我实现的延续”,对延缓衰老具有深远意义。

---

三、以群养情:歌友为伴,情志和畅

您在闸北公园春来茶馆、大宁郁金香公园茅草屋、中山公园牡丹亭广结歌友,这正是“志同道合者聚而成养”的最佳体现。

- 社交即良药  
  长期孤独是老年抑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而每周固定聚会、共同排练演唱,形成稳定的情感支持网络。建议建立“歌友健康档案”,互相关心身体状况,形成互助机制。

- 情感共鸣,疏解郁结  
  音乐是情绪的载体。通过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夕阳红》等充满家国情怀与生命哲思的作品,可抒发胸中块垒,化解晚年常见的失落、惆怅之情,实现“以乐疗情”。

- 代际交流,焕发活力  
  若条件允许,可尝试邀请青年学生或孙辈参与合唱活动,实现“银发带青苗”,不仅传承艺术,更增添生活趣味与时代连接感。

---

四、以境养性:园林为居,天人相应

您常驻沪上三大名园——闸北公园古朴幽静、大宁郁金香春色绚烂、中山公园历史悠久,皆为风水佳地,极宜养生。

- 择时而歌,顺应四时  
  春日宜在大宁郁金香公园唱《春之声圆舞曲》,借百花盛放升发肝气;夏日可避暑于中山公园林荫下,吟咏清凉之调以养心;秋日在闸北公园低吟《菊花台》,收敛神气;冬晨迎朝阳轻哼暖调,以助阳气萌动。

- 依亭而立,藏风聚气  
  牡丹亭、茅草屋、茶馆轩榭,皆为“藏风聚气”之所。亭多临水或背山,气场稳定,利于声音传播与人心安定。建议每次活动前静坐五分钟,感受天地清气入体,再启歌喉。

- 五感全开,沉浸自然  
  歌唱时不仅用耳听、口唱,更要眼观花木、鼻嗅芬芳、肤感微风、心悟宁静,实现“五感共养”,激活副交感神经,进入深度放松状态。

---

五、以艺养德:由技入道,老有所化

真正的养生,不止于延寿,更在于“升华生命境界”。您的歌唱与指挥,已超越技艺本身,走向“以艺载道”的精神修行。

- 每日一曲,如修日课  
  可设定“晨歌暮省”制度:早晨一曲振奋精神,晚间一曲沉淀思绪,如同僧人诵经、文人读书,使艺术成为生活的仪式与修行。

- 编创本土曲目,传承文化  
  结合上海地方民歌(如沪剧片段、江南小调),改编适合老年合唱的版本,既保留乡音记忆,又赋予新生命。此举可提升文化认同感,增强心理归属。

- 著书立说,传薪火于后世  
  若体力精力尚可,不妨记录“一位银发指挥家的公园音乐日记”,讲述您与歌友的故事、养生心得、音乐感悟。此不仅是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生动的“民间艺术生态志”。

---

结语:歌声里的长寿密码

您的一天,或许始于晨光中的练声,继而执棒于亭台之下,与三十余位歌友共唱岁月如歌——这不只是娱乐,而是一种高度整合的生态化养生模式:它融合了运动、社交、审美、冥想、自然疗愈与文化参与,正契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

愿您继续在牡丹亭前挥动双臂,在春来茶馆引吭高歌,让那穿越林间的歌声,既是生命的回响,也是不老的宣言。  
声动天地久,心宽岁月长——此即最优雅的老去方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