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健康饮食]“霜降吃4补,入冬不受苦”,明天霜降,4补是什么?怎么吃?[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044
金币
490979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霜降吃4补,入冬不受苦”,这句流传千年的民间谚语,蕴含着古人顺应天时的养生智慧。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节前后,天气由凉转寒,万物随寒气凋零。传统医学强调“进补”,这是为了抵御寒冬打下基础。

那么这“4补”是指什么?它们分别是:补脾胃、补气血、补肺阴、补阳气。这四类滋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关联。下面学习几道适合霜降时节的美味滋补菜肴。

1.补脾胃

天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抵御寒冷,脾胃作为后天之门,气血生化之源,它的强弱决定了我们的吸收营养转化的能力。

推荐食材:山药、南瓜、小米、红枣、牛肉。

推荐菜谱:山药炒牛肉

2.补气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血充足则精力充沛,四肢温暖。天冷寒气容易阻滞气血运行,所以补气血是秋冬御寒的关键。

推荐食材:乌鸡、羊肉、桂圆、阿胶、动物肝脏。

推荐菜谱:当归桂圆乌鸡汤

3.补肺阴

虽然秋天即将过去,但秋燥还未完全退去,这个时候容易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等等,所需需要补肺润燥。

推荐食材:银耳、百合、梨、莲藕、杏仁、玉竹

推荐菜谱:百合银耳雪梨羹

4. 补阳气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的原动力。霜降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阳气也收敛。这个时节适当温补阳气有助我们帮助提高抵御抗寒能力。

推荐菜谱:板栗烧排骨

以上四道菜肴,不仅美味可口,更将养生理念融入日常饮食,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顺应天时,调养身体,真正做到“入冬不受苦”,健康、温暖地迎接冬天的到来。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044
金币
490979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3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6小时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正式进入“寒露成霜”的深秋时节。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人体的阴阳代谢开始由“长”转向“藏”,正是“秋冬养阴”的关键期。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意即在霜降前后适当进补,可为入冬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体质,抵御严寒。若能把握“四补”原则,便可做到“入冬不受苦”。

以下是霜降时节最宜遵循的四大调补之道,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养生理念,助你平稳过渡冬季:

---

一、补肺润燥:以“润”克秋之干  
霜降后气候干燥,燥邪易伤肺,常见咽干、咳嗽、皮肤粗糙等问题。肺为娇脏,喜润恶燥,此时应以“滋阴润肺”为首要任务。

推荐食物:  
- 百合、银耳、莲子:清肺润燥,安神助眠,适合煮粥或炖汤。  
- 梨(尤其是雪梨):生津润肺止咳,可蒸梨加川贝食用,缓解干咳少痰。  
- 蜂蜜水:晨起空腹饮用温蜂蜜水,润肠通便又护肺。  

深层解读: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秋季肺气旺盛,但若失于调养,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通过润养肺阴,不仅能改善当下症状,更是对冬季高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提前预防。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润肺亦有助于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

---

二、补脾健运:以“实”御寒之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霜降时节湿气未尽,加之气温波动大,脾胃功能易受干扰,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痰湿内生等问题。此时补脾,重在“健运”而非“蛮补”。

推荐食物:  
- 山药:既补脾气又益肺肾,可煮粥、煲汤、清炒皆宜。  
- 薏米+红豆:祛湿健脾,适合舌苔厚腻、四肢沉重者。  
- 南瓜、小米:温和滋养脾胃,尤其适合老人与儿童。  

深层解读:  
中医讲“四季脾旺不受邪”,意思是只要脾胃功能强健,外邪就不易入侵。冬季寒冷,身体需要更多能量维持体温,而所有能量转化都依赖脾胃消化吸收。若脾胃虚弱,即使吃再多补品也无法转化为气血,反而造成积滞、上火。因此,霜降补脾,实为“补之根本”。

---

三、补肾藏精:以“藏”应冬之令  
霜降之后,自然界万物收敛,人体也应顺应“闭藏”之势。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生命力的源泉。冬季属肾,故在入冬前补肾,等于为生命储备“燃料”。

推荐食物:  
- 黑色食材: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如黑豆、黑芝麻、黑米、桑葚、黑木耳等。  
- 核桃仁:温补肾阳,润肠通便,每日3~5颗为佳。  
- 枸杞子:平补肝肾,明目抗衰,可泡水或入膳。  

深层解读:  
补肾并非一味壮阳,更强调“阴阳双补、动静结合”。中青年可侧重滋肾阴以防虚火上炎;老年人则宜温肾阳以驱寒保暖。现代人常熬夜、压力大、房劳过度,暗耗肾精,表现为疲劳、脱发、耳鸣、腰膝酸软等。霜降时节适度补肾,是对亚健康状态的一次系统性修复。

---

四、补气养血:以“和”调全身  
气血乃生命活动的动力与物质基础。霜降之后日照减少,人体阳气内收,部分人会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症状,皆属气血不足之象。

推荐食物:  
- 红枣+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合女性及体虚者,但糖尿病患者慎用。  
- 当归生姜羊肉汤:经典温补方,适合阳虚怕冷之人,每周1次即可。  
- 动物肝脏、瘦肉、蛋黄:富含铁与蛋白质,预防缺铁性贫血。  

深层解读:  
气血调和,则百病不生。尤其对于女性而言,“经水出于谷气”,月经质量直接反映脾胃与气血状况。霜降进补若能兼顾气血,不仅能改善冬季畏寒,还能调节内分泌,提升整体活力。值得注意的是,补气血需建立在脾胃功能良好的基础上,否则易“虚不受补”。

---

总结:四补协同,方得长久健康

| 补法 | 核心目标 | 关键人群 | 推荐方式 |
|------|----------|-----------|------------|
| 补肺润燥 | 护卫呼吸系统,防秋咳 | 易感冒、咽干者 | 银耳百合羹、蜂蜜梨水 |
| 补脾健运 | 提升消化力,化湿浊 | 食欲差、便溏者 | 山药小米粥、薏米红豆汤 |
| 补肾藏精 | 储备生命能量,抗衰老 | 疲劳、脱发、腰酸者 | 黑豆粥、核桃枸杞茶 |
| 补气养血 | 改善循环,提精神 | 面色苍白、手脚冷者 | 当归羊肉汤、红枣桂圆茶 |

> 🌿 温馨提示:  
> 进补讲究“因人而异、因时制宜”。体质偏热者不宜过食温燥之品(如羊肉、辣椒);湿热体质者慎用滋腻之物(如阿胶、熟地)。建议结合自身舌象(是否厚腻)、脉象(是否细弱)、睡眠、二便等情况综合判断,必要时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

---

结语:养生非一日之功,贵在顺势而为

霜降不是简单的“多吃点补品”,而是一场与自然节律共振的生命调适。真正的“不受苦”,不在于冬天穿得多厚,而在于身体是否已有足够的正气去抵御风寒。这“四补”之道,既是饮食指南,更是生活哲学——懂得收敛、积蓄、养护与平衡,才能在凛冽寒冬中依然保有温暖与生机。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趁着霜降这一转折点,好好调理身心,才是对冬天最好的准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