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晚上老得跑厕所,睡觉都被尿意弄醒了,是不是得了肾衰竭?”
这是一位中年男性在医院就诊时提出的问题,虽然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泡沫尿症状,但是他仍然很困惑,为什么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肾脏的健康,特别是肾衰竭的早期表现,很多人以为,肾衰竭的初期症状就是泡沫尿,事实上,泡沫尿并不是肾衰竭的早期表现。
实际上,肾衰竭的初期症状非常隐匿,很多人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意识,直到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时候才被发现。

医生提醒,高血糖、高血压、长期不注意饮食和缺乏运动的人群,肾衰竭的风险非常高,对这些人来说,尽早识别肾衰竭的早期症状至关重要。
肾脏作为人体的“滤水器”,承担着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电解质的任务,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身体系统。
如果这些症状出现得比较频繁,那就需要格外警惕,及时检查肾脏功能,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肾脏不仅仅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水分,它还参与了体内血压的调节,肾脏在通过肾小管调节体内钠、钾、钙的含量时,也会影响血压。

正常情况下,肾脏能够通过调节血管收缩来帮助维持体内的血压平衡,但当肾脏功能逐渐衰退时,这一调节机制会失去效力,导致血压的升高。
很多人在肾功能减退的早期并不会感到明显的不适,但往往在常规检查时发现自己的血压已经处于较高的状态。
特别是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群,长期控制不佳的血压往往是肾功能恶化的警示信号,肾脏损伤会导致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的盐分和水分,进而使得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高血压不仅是肾衰竭的一个症状,它同时也是肾衰竭的一个风险因素,血压持续升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不及时控制血压,肾功能将会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导致慢性肾衰竭,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对于预防肾衰竭至关重要。
频繁夜尿,尤其是夜间频繁起夜排尿,是肾衰竭早期的常见症状之一,肾脏的功能正常时,夜间会有一个相对休息的过程,尿液的排出会相对减少。
夜尿增多不仅仅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它往往是肾脏功能不良的信号之一,高血糖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尤其容易受到这一症状的困扰。
频繁夜尿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如果患者同时伴随有高血糖、高血压或其他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这很可能是肾功能开始出现问题的信号。

如果这个症状持续出现,建议及时去医院做尿检,检查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这些可能是肾脏损伤的进一步表现。
肾衰竭的早期,很多患者会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等症状,尤其是在手脚部位,这些症状通常是因为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体内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产生毒素积累。
高血糖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这种症状,高血糖对神经的损伤会导致末梢神经功能异常,肢体麻木和刺痛感便是表现之一。
如果肾脏功能下降,代谢废物在体内的积累加剧,这种麻木感往往会变得更加频繁和明显,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肢体麻木可能是肾脏功能恶化的信号,也可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症状之一,因此,任何肢体麻木和刺痛的情况,尤其是伴随其他肾衰竭的症状时,都需要引起重视。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及时识别肾衰竭的早期症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肾脏健康?
了解了肾衰竭的早期症状后,如何有效预防和应对肾功能衰竭,成为了每个人都应关注的话题。
控制血糖和血压是预防肾衰竭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避免长期高血糖引起肾脏损伤。

合理饮食对于肾脏的保护至关重要,减少食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低脂蛋白质食物的比例,有助于减少肾脏负担,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也是维护肾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压,减轻肾脏的负担,高血糖患者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稳定血糖。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肾脏功能的下降。

对于高血糖、高血压、肥胖、家族有肾脏病史等高风险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包括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尿蛋白、尿液沉渣等指标。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是判断肾脏是否受损的重要依据,如果这些指标的数值偏高,说明肾脏的过滤能力正在减弱,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高血糖患者往往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然而,长期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影响身体对胰岛素的使用,从而加重糖尿病症状,甚至增加肾脏负担。
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确保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能够帮助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并减轻肾脏的工作压力。

生活中的饮食、运动等各方面都对肾脏健康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减少肾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肾衰竭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李鹏.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状态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