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阅读
  • 2回复

[居家生活]加速脑梗的原因已找到:饮食仅排第5,排第1的,很多老人经常做[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382
金币
5039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5

“我爸平时也不怎么吃油腻的东西,怎么脑梗说来就来了呢?”这是一位退休老人的女儿在医院里说的话,语气中满是不解。
许多人总以为,饮食才是这个问题的最大元凶,油炸、腌制、胆固醇超标,一锅端。然而,这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部分,而且并不是最危险的那个。
真正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隐藏得更深、看起来没那么“致命”的几个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很多老人天天都在重复的。

最常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饮食,而是情绪的剧烈波动。这个常常被忽略的杀手,藏得太深。很多老人脾气变得更急,容易动怒,不是突然拍桌子就是情绪低落、掉眼泪。
这个时候,大脑内血管的应激收缩会立刻加剧,血压上冲,血管承压能力在老年本就下降,血管壁硬化、变脆,极容易形成栓塞或者直接破裂。

而剧烈情绪波动还带有延迟性。有时候发完火没事,但夜里忽然头晕,说话含糊,就是隐患发作了。长期情绪压抑或者反复的大喜大悲,不仅损伤神经系统调控能力,更直接扰乱血管的节律。
研究显示,患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老年人,其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比情绪稳定者高出将近一倍。而这一切,都不需要靠“高油高盐”来触发。

高血压控制不佳,是更直接的引爆器。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控制”两个字。并不是患有高血压,而是没能真正稳定它。
吃药断断续续、自己凭感觉加减药、测量不规律,这些行为太常见。特别是老年人,有的血压计都几年没换电池,量出来的数值早已不准。

血压高,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安安静静地破坏着血管内皮,造成微小的撕裂、沉积,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栓子和硬化斑块。重要的是,它不会立刻让人感觉不适。
没有疼痛,没有晕眩,一切正常。但就在某个清晨,起床的动作一猛,血压瞬间升高,堵点就来了。
也有不少人自以为血压“没事了”,停药,或者间歇吃药。殊不知,药物的代谢周期和血压的波动节律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很多脑梗都发生在停药后的几天内,这不是偶然,而是规律。

第三个因素,是心脏的问题。很多人以为,脑子是脑子,心脏是心脏,两个器官分得清清楚楚。但其实心脏的每一次异常跳动,都有可能向大脑输送危险物质。
特别是心房颤动,它会导致心腔内血液涡流,从而形成血栓。一旦这个血栓顺着血液跑到了脑部,就成了脑梗的“子弹”。

更可怕的是,心房颤动在很多人身上是无症状的。甚至有些人只是觉得“心跳有点快”,也不当回事。
年纪大了,本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如果不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很多小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而这些小问题,一旦合并高血压,危险就翻倍。

心脏的问题也会影响全身供血,特别是脑部,如果长期供血不足,大脑就会出现慢性缺氧,血管的脆弱程度随之加剧。
很多慢性心衰的老人,走路走着走着就晕,这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大脑供血在短时间内断崖式下跌。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吸烟和大量饮酒。这两项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误区依然很多。有人觉得,抽了几十年都没事,就说明身体能适应。也有人觉得,喝的是白酒,不是劣质酒,不算伤身。
可事实是,香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壁,并且加快血液中脂质的沉积。血管变得像老化的水管一样,脆、粗、容易堵。

大量饮酒同样影响巨大。酒精会让血压短时间内升高,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这种波动特别容易诱发脑梗。而且长期饮酒会造成肝功能下降,影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水平,导致血栓风险上升。
喝酒还容易误导人的判断。有些人喝了酒后不注意饮食控制,吃得咸、油,再加上夜间休息差,心脑血管几乎被全方位攻击。

最后要说到的是饮食。它确实影响大,但不是全部。问题在于,很多人只盯着“吃的油不油”,却忽略了“吃的怎么吃”。
比如只吃碳水,不摄入足够蛋白质;比如早餐不吃,晚餐暴食;比如吃得太快,不咀嚼;比如吃饭时情绪不稳,边看电视边吃。

这些行为都会影响血脂代谢、胰岛素水平,进而影响血管状态。不健康饮食造成的并不是某一次事件,而是积年累月的全身炎症状态。血管在这种环境下,老化速度成倍增长。
而且,很多“健康食品”其实并不健康。低脂牛奶、脱糖零食、代糖饮料,这些东西虽然口感没那么“刺激”,但对血管的刺激并不小。有的还会扰乱身体的代谢识别,导致血糖波动更剧烈。

人越是老了,越容易陷入一种“反正都活了这么久”的麻痹。而身体的崩盘,往往不在最坏的那一天,而是在看似平静的每一天中,一点点瓦解。
很多事情,年轻时做错了可以修补,老年时做错了可能就没有第二次机会。最要命的是,不少人以为自己做得还不错,却忽略了那些每天都在重复的小毛病。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865
金币
357895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2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3
加速脑梗的主要因素及饮食的影响
脑梗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饮食因素虽被提及排在第5位,但整体来看,脑梗的成因复杂,涵盖血管、血液、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脑梗的主要成因分类
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损;糖尿病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也会影响血管健康。
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液流动缓慢,易形成血栓;血小板功能异常,聚集性增加也容易形成血栓。

血液动力学改变:血压过低会导致脑部灌注不足,引发脑梗;房颤等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阻塞脑血管。
其他因素:吸烟会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损害血管内皮功能;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血管功能下降;肥胖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脑梗发病风险;脑动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等疾病也可导致脑梗。

脑梗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脑梗患者中老年人居多,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家族中有脑梗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是导致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还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过高,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心脏病: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等,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脑血管。
吸烟:吸烟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弹性下降,增加脑梗风险。
饮食不健康:高盐、高油、高糖饮食可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脑梗风险。高盐食物会使血管壁变厚、血压升高;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诱发
动脉粥样硬化;辛辣食物可能造成血压下降、心脏供血不足,使大脑缺血缺氧。
日常生活中预防脑梗的建议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和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心血管功能。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猕猴桃、木瓜等,补充维生素、叶酸、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帮助降低同型半胱氨酸,防止动脉硬化程度加重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其他相关疾病:如房颤、心脏瓣膜病等,应积极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抗栓治疗:对于有脑梗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房颤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预防脑梗

脑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对于脑梗的高危人群来说,掌握一些自我检测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是针对脑梗高危人群的一些自我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观察症状
脑梗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点,这些症状的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视物情况:突然出现视物模糊、看东西有重影或视野缺失,可能提示脑部血液供应受到影响。
面部肌肉控制:观察是否有流口水、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这些都可能是脑梗死的迹象。
语言表达能力:尝试说话,看是否磕磕绊绊、不能正常流利通顺表达,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这可能是语言表达区的脑部发生了梗死。
肢体运动和感觉:注意是否出现一侧或单个上肢、下肢的无力、麻木、感觉异常等,这些都可能是脑梗死的表现。
平衡和协调性:走路不稳、身体向一侧偏斜、动作僵硬或肢体不协调等症状,也可能是脑梗死的信号。
2. 利用BEFAST口诀进行快速识别
BEFAST口诀是一种快速识别脑梗症状的方法,具体如下:

B(Balance):平衡能力失调,如走路不稳。
E(Eyes):劬Τ鱿治侍猓绺词踊蚱ぁ�
F(Face):面部异常,如口角歪斜。
A(Arms):手臂发麻或无力。
S(Speech):说话不顺畅。
T(Time):时间,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
3. 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测试
除了观察症状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测试来评估脑梗的风险:

直线行走测试:在地板上划一条直线,尝试左右脚交替踩在上面向前走,如果不能准确踩线或身体摇晃,可能提示小脑或脑干有异常。
夹豆粒测试:用筷子交替夹豆粒,如果需时过长(如30秒以上),可能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脑梗风险。
画螺旋线测试:在纸上画螺旋线,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在螺旋线间隔中间加一条线,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加线时与螺旋线碰到一起,可能提示存在隐性脑梗塞。

4. 其他注意事项
突发头痛:特别是伴随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检查。
常规检查:虽然不属于自我检测的范畴,但定期进行血常规、生化检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心脏病等基础病,这些疾病是脑梗的高危因素。

5. 脑梗高危人群的防范措施
对于脑梗的高危人群,除了自我检测外,还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是导致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饮食调整:注意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避免加重大脑动脉硬化的程度。
生活方式:多参加户外的体育活动,戒烟限酒,调整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药物预防:脑梗高危人群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有房颤疾病,可以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防止心脏附壁血栓脱落。
通过上述方法,脑梗高危人群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脑梗的发生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仅供初步判断,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如果出现任何脑梗症状或怀疑自己有脑梗风险,应立即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

脑梗急救关键原则与时间窗把控
脑梗塞(急性脑梗死)起病急、进展快,每延误1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坏死,直接影响预后。急救核心是快速恢复血流再通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需严格遵循“时间窗”原则:静脉溶栓在发病后4.5小时内,动脉取栓在6小时内,部分患者可延长至8小时。

现场急救核心步骤
一、立即启动急救响应
拨打120并选择医院:优先送往高级卒中中心,若无条件则就近就医并尽快转诊。
记录发病时间:精确至分钟,为医院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二、保持气道通畅与生命支持
体位调整:患者仰卧,头部略向后仰(无需垫枕),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
清理异物:松解衣领、腰带,取出假牙,若呕吐需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意识、呼吸、脉搏,若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三、避免不当操作
禁止强制喂药/进食:如安宫牛黄丸等,可能导致窒息。
防止意外伤害:抽搐时移开周围危险物品,用软物(如手帕包裹筷子)垫于上下牙间防舌咬伤。
医院专业治疗手段

一、再灌注治疗(核心措施)
治疗方式    时间窗    适用情况    操作要点
静脉溶栓    发病≤4.5小时    无溶栓禁忌证的缺血性卒中    使用rtPA或尿激酶,剂量需严格控制
动脉溶栓    发病6-8小时    大血管闭塞或静脉溶栓效果不佳者    通过股动脉穿刺,局部给药(剂量为静脉溶栓的1/3)
支架取栓/血管成形术    发病≤6小时(部分≤8小时)    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支架植入,快速恢复血流

二、对症支持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超过时间窗者采用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阿托伐他汀)、降颅压(甘露醇)等。
手术干预:大面积脑梗伴脑疝风险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预后较差。
特殊情况处理
合并癫痫: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抗惊厥药物。
高血压管理:既往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显著升高(如收缩压>220mmHg),可谨慎降压,但避免过度降压影响脑灌注。

预防与预后提示
高危人群预警: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定期监测,出现突发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时,立即就医。
康复治疗:急救后需尽早开展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降低致残率。
总结:脑梗急救需“争分夺秒”,现场规范处理与医院再灌注治疗结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公众掌握基础急救知识,能为专业救治争取关键时间。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3337
金币
392807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00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9-03
您提到的关于脑梗的成因和预防,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从您提供的信息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关键点,这些因素可能在您父亲的脑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情绪波动
情绪的剧烈波动是脑梗的一个重要诱因。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情绪波动会导致大脑内血管的应激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或抑郁,对于预防脑梗非常重要。

2. 高血压控制不佳
高血压是脑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即使饮食健康,如果血压控制不佳,仍然会增加脑梗的风险。老年人往往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可能会因为感觉良好而自行停药或减药。这种行为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药,是预防脑梗的关键。

3. 心脏问题
心脏问题,特别是心房颤动,会导致血液涡流,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进入脑部,就会引发脑梗。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问题,以降低脑梗的风险。

4. 吸烟和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都会直接损伤血管内壁,加速动脉硬化,增加脑梗的风险。老年人应该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虽然您提到您的父亲不怎么吃油腻的东西,但饮食习惯不仅仅是油腻的问题。不规律的饮食、暴饮暴食、吃得太快等都会影响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水平,进而影响血管状态。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是预防脑梗的重要措施。

6. 其他生活习惯
除了上述因素外,老年人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脑梗的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脑梗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饮食问题。情绪波动、高血压控制不佳、心脏问题、吸烟和大量饮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会增加脑梗的风险。因此,老年人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预防脑梗的发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