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1回复

[医学知识]多名院士研究: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降压,还要控制好这些[1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320
金币
396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3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3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4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9:42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3) —

“我的血压已经降下来了,可为什么头晕、浑身没力气的感觉还是没消失呢?”有位退休男士在复查过程中提出了疑问
不少人总有个误区,觉得高血压无非就是血压数值偏高,只要靠吃药把血压降下去,就算完成治疗了。可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
血压只是表现,全身各系统的稳态才是根源。一旦只盯着数字而忽视其他隐藏问题,不但控制效果不稳,还可能留下更大隐患。

控制好“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是绕不开的一步。这个指标常常被忽视,但却与高血压关系极为紧密。“H 型高血压” 是高血压的一种特定类型,其定义就是高血压合并了高 Hcy 水平。
它的危害不在于单一指标,而在于它会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使其功能下降,形成斑块和硬化,加速动脉老化。即便血压不高,Hcy过高的人也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而在高血压人群中,这种组合更具杀伤力。很多人药吃得再精准,数值稳定,但Hcy长年未控,血管系统早已慢慢受损。
控制这个指标不只是靠药物,还涉及维生素B族的补充,饮食中叶酸摄入的调整,这些环节在常规治疗中往往被边缘化,结果就造成了“血压控制了,血管照样坏”的结果。

心率的控制也是重点。很多人只在意血压高不高,却没注意心率是否持续偏快。长期高心率,反映的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
这种状态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会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甚至让药效失灵。更关键的是,交感兴奋也与失眠、焦虑、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形成一个封闭的恶性圈。
光靠降压药压不住这种多点散发的失控状态,反而让人长期处在疲惫和烦躁之间徘徊。慢性快心率状态下,心脏负担加重,心肌供氧需求升高,诱发心衰的风险也在无声地堆积。

稳定心率不能只靠单纯的药物,也要关注生活节律、情绪变化和体力活动的模式。有些人表面上生活规律,其实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一早醒来心率就飙升,这样的生理反应直接干扰药物效果,也让心血管系统承受更大压力。
高血压看起来是数字问题,其实背后牵扯的是整个人的神经内分泌平衡,这一点如果不懂,很多治疗手段都会事倍功半。

尿酸水平的管理更是关键点之一。长期高尿酸,不只是痛风问题,它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认知。在高尿酸状态下,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下降,尿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加,直接推高血压。
这种机制很隐蔽,很少有表现能让人第一时间察觉,常常是一查肾功能才发现已经受损。更糟糕的是,肾功能下降后降压药的选择也变得复杂,副作用增多,依从性降低。

控制尿酸不能只靠止痛药,必须通过饮食控制嘌呤摄入、增加水分摄入和适度使用降尿酸药物。而很多人只在痛风发作时用药,疼一阵好一阵,忽略了背后对肾脏和血压系统的长期压迫。
每一次高尿酸发作,对血管和肾脏都是一次慢性冲击。时间长了,肾小动脉硬化加剧,血压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光靠降压药补救已经不够,要从源头减少这类损耗。

血脂水平的问题也不可小看。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从三四十岁就已经开始潜伏的过程。
高血脂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形成斑块,血管弹性下降,这直接造成周边阻力升高,也就是血压升高的另一个来源。
很多人吃药压住了血压,却忽视了脂质代谢的紊乱,于是血管变硬、心肌缺血,症状依旧不减。控制血脂,不是为了单纯降脂本身,而是为了缓解血管系统的长期负担。

有些人认为只要LDL下降了就算控制好,其实不然。甘油三酯、HDL、载脂蛋白这些指标才是判断风险的关键。但这些指标大多不在常规体检中呈现,很多人对其一无所知。
等到斑块形成、血流受阻,才开始追责血脂,那时候再控,代价就高了。
规范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精加工碳水的摄入,是基础,辅以他汀类药物和生活干预,才能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血糖和体重的管理,其实构成了代谢健康的核心。长期轻度高血糖状态,对血管的损伤不比糖尿病少。它会诱导炎症反应上升、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促进脂质代谢紊乱。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对血压的稳定构成持续干扰。而体重过重尤其是腹型肥胖,会造成内脏脂肪积聚,这种脂肪并非只是囤积,而是会分泌大量激素和炎症因子,持续干扰血压调节机制。

很多高血压患者体型偏胖,但未必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的代谢失衡问题。只盯着血压数字,却没有关注血糖曲线和胰岛素反应的波动,就等于忽略了根本问题。
减重不是简单的节食,而是要调整整个饮食结构,提高蛋白质占比,减少碳水负担,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配合适度运动和作息调节。

血糖的控制也不是只靠降糖药,而是在于降低胰岛素抵抗本身。很多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已经居高不下,但血糖还算正常,就以为没问题。
其实这个阶段正是干预的最佳时机,一旦发展到糖尿病,控制难度就翻倍。而这个过程中,血压系统早已被干扰。

多数人对高血压的认知还停留在“头晕、血压高就吃药”这一阶段,但身体并不会因为表面平静就恢复正常。
只有从根本层面把相关指标,理顺,才能让血压的稳定具备真正的意义。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先承认高血压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一个面的问题。
1条评分金币+23
xian209 金币 +23 - 昨天 19:5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871
金币
389924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91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2:27
血压降下来了,为什么还是头晕、浑身没力气?

您提到的这位退休男士在复查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确实反映了高血压治疗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尽管血压已经降下来,但头晕、浑身没力气的症状依然存在。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不仅仅是血压本身的问题。

1. 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正如您所提到的,“H 型高血压”是指高血压合并高 Hcy 水平。高 Hcy 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其功能下降,形成斑块和硬化,加速动脉老化。即便血压不高,Hcy 过高的人也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因此,控制 Hcy 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 B 族和增加饮食中叶酸的摄入来帮助控制 Hcy 水平。

2. 心率控制
心率的控制也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部分。长期高心率反映的是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这种状态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会导致血压进一步波动,甚至让药效失灵。稳定心率不仅需要药物,还需要关注生活节律、情绪变化和体力活动的模式。

3. 尿酸水平管理
长期高尿酸不仅会导致痛风,还会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导致尿钠排泄减少,血容量增加,从而推高血压。控制尿酸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嘌呤摄入、增加水分摄入和适度使用降尿酸药物。

4. 血脂水平
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形成斑块,血管弹性下降,直接造成周边阻力升高,这也是血压升高的一个来源。控制血脂不仅仅是降低 LDL,还需要关注甘油三酯、HDL 和载脂蛋白等指标。规范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减少精加工碳水的摄入是基础。

5. 血糖和体重管理
长期轻度高血糖状态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加重胰岛素抵抗,并促进脂质代谢紊乱。体重过重尤其是腹型肥胖会造成内脏脂肪积聚,分泌大量激素和炎症因子,持续干扰血压调节机制。减重和控制血糖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提高蛋白质占比、减少碳水负担、控制总热量摄入,并配合适度运动和作息调节。

6. 其他潜在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还有一些其他可能导致头晕和浑身没力气的原因:
- 药物副作用:某些降压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等副作用。
- 其他健康问题:如贫血、低血糖等也可能导致这些症状。
- 生活方式改变:突然改变体位、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等都可能引起头晕。
- 情绪因素:紧张、焦虑、疲劳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引起头晕。

结论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降低血压数值,更重要的是要综合管理多个相关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心率、尿酸、血脂、血糖和体重等。只有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才能真正实现血压的稳定和症状的缓解。建议这位男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