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疾病预防]多名医生呼吁:慢性肾病是进行性疾病,不能只治肾,还要控制3点[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1358
金币
377768
道行
2004
原创
2420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6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9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药没断过,为什么检查结果还是一年比一年差?”一位中年男性在复查时提出了疑问,他患有慢性肾病,按时吃药,但肾功能依旧在下降。

很多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让医生一次次强调:慢性肾病不是单靠药物就能阻止进展的病。它的特点就是进行性,不会轻易停下脚步,如果忽视全身管理,只盯着肾脏本身,最后结果往往不理想。

很多患者在刚确诊时,都把注意力放在“护肾”两个字上,期望通过中药、西药、补品来延缓病情。

可是身体是一个整体,肾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器官,血管、代谢、心脏,都在和肾功能紧密互动。单纯的“治肾”就像堵住一个缺口,但洪水还会从别处冲进来。

真正需要做的,是从源头减少肾脏负担,而这往往体现在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控制体重与生活方式,是第一个关键点。很多慢性肾病患者本身就伴随肥胖、代谢综合征,体重过高,会增加肾小球滤过压力,长期让肾单位超负荷工作,结果就是功能加速衰退。

控制体重并非仅仅通过节制饮食就能实现,更需要养成长期稳定的健康饮食习惯,同时搭配规律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体重管理更可持续、更有效。

研究显示,哪怕体重下降5%到10%,肾小球的压力也能明显减轻,尿蛋白水平会下降。在饮食方面,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与蔬菜的占比,有助于营造更为稳定的代谢环境,促进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生活方式还包括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控制饮酒,这些看似和肾脏关系不大的细节,其实在慢性炎症和代谢紊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很多患者多年坚持药物,却因为体重迟迟不降,结果病情依然恶化,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血脂的管控,是经常被忽略的重点。很多人以为高血脂只是心脑血管的隐患,和肾关系不大,实际上,血脂异常会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脏纤维化。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上,让肾脏的微血管更快受损,高甘油三酯水平,则和尿蛋白排泄增加高度相关。慢性肾病患者如果血脂一直不达标,肾功能下降速度几乎是正常血脂患者的数倍。

药物控制在健康管理中固然举足轻重,然而饮食结构才是影响健康的关键所在。少吃油炸食品、少喝含糖饮料、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这些都能帮血脂稳定。血脂稳定了,肾脏血流环境才会更平稳,药物治疗才可能真正延缓进展。

严格控制血压。肾脏和血压的关系非常紧密,高血压既是肾病的重要诱因,也是加重肾损伤的主要推手。

血压升高,会让肾小球毛细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最终加快硬化,血压如果反复波动,对肾的损伤比持续高压更大。很多患者在门诊血压还算正常,但在生活中忽视监测,结果夜间血压升高而不自知。

这种情况会导致病情持续恶化,却往往被耽误。血压控制需要药物,也需要生活管理,比如减少盐摄入、避免情绪激动、规律运动。

盐摄入过多会让降压药效果打折扣,很多人明明吃着药,血压却总不稳定,原因就在于餐桌上的咸味没有控制。对慢性肾病患者来说,血压控制得越好,肾功能下降的速度越慢,这是无数临床观察都证实过的。

有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患者总希望找到一味“护肾灵药”,而忽视了全身环境的管理。慢性肾病之所以进行性,核心在于全身代谢、血管、炎症状态的持续损伤。

如果不去管体重、不去管血脂、不去管血压,再多的护肾药也只能延缓一小步,却无法阻止大趋势。真正的护肾,不是围绕肾脏做文章,而是让整个身体环境更健康,让肾不至于在高压状态下被推着走向衰竭。

其实,慢性肾病发展到后期,其主要结局通常不是单纯的肾衰竭,而是由病情引发的各类心血管事件,需重点警惕。很多患者最终倒下,并不是因为透析,而是心梗、中风。

体重、血脂、血压,这三点恰好都是心血管风险的核心。

也就是说,如果能做好这三点,不仅能保住肾功能,还能避免心血管并发症,这样看,慢性肾病的管理,其实就是全身健康管理。忽视这一点,就会在治疗上走弯路。

饮食、运动、药物,是控制这三点的核心手段,但执行上常常存在难点,比如体重管理,很多人减肥一阵子后反弹;血脂控制,部分患者依赖药物,却不改饮食习惯;血压管理,有人不愿长期吃药,总想停药。

这些行为在短期似乎没大问题,但在多年累积后,结果就是肾功能不可逆的下降。慢性病管理的关键在于长久坚持,而非仅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去应对。

还要看到,慢性肾病复杂性在于个体差异。有些人血压问题突出,有些人血脂异常严重,有些人体重超标明显。管理不能照搬,而要结合具体情况,但不管个体差异多大,这三点始终是主线。

在慢性肾病管理中,是药物更重要,还是生活方式更重要?答案其实很明确。药物能减缓病情,但如果体重、血脂、血压不控制,再好的药物也无力回天。生活方式才是根基,药物只是辅助,能不能改变病程,关键就在日常的点滴选择里。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慢性肾病是进行性疾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李鹏.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内质网应激状态和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现代药物与临床,2024-05-28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1358
金币
377768
道行
2004
原创
2420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62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小时前
这是一个涉及医学、药理学、患者自身管理和疾病复杂性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慢性肾病(CKD)患者即使按时服药,肾功能仍持续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现象:

---

一、疾病本身的进展性与不可逆性

1. 慢性肾病的不可逆性  
   慢性肾病一旦发展到中晚期(如CKD 3期以后),肾脏组织已经发生纤维化或硬化,这部分损伤是不可逆的。即使控制了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剩余的肾单位仍可能因代偿性高负荷而逐渐衰竭。

2. 疾病进展的“惯性”机制  
   肾脏损伤一旦启动,会通过多种机制(如肾小球高滤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形成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即使药物干预得当,这种进展趋势可能仍存在。

---

二、药物治疗的局限性与个体差异

1. 药物选择是否精准  
   慢性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等多种并发症。若药物未能全面覆盖或剂量不恰当,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2. 药物依从性 ≠ 治疗效果  
   患者虽然按时服药,但可能存在药物吸收障碍、代谢异常或基因多态性等问题,导致疗效不佳。

3. 药物副作用影响肾功能  
   部分药物(如NSAIDs、某些抗生素、造影剂)可能具有肾毒性,在慢性肾病背景下使用不当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

三、未被控制的系统性危险因素

1. 高血压控制不佳  
   血压波动或持续高于目标值(如>130/80 mmHg)会显著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加速肾单位损伤。

2. 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高于7%,会加剧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高滤过状态。

3. 饮食与生活方式因素  
   高蛋白、高盐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促进肾功能下降,即使药物控制良好也难以抵消。

---

四、未被识别的继发性病因或合并症

1. 继发性肾病未被发现或治疗  
   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若未明确诊断或治疗不充分,可能导致病情持续进展。

2. 感染与炎症因素  
   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慢性炎症状态(如CRP升高)等,可能通过免疫机制加重肾脏损伤。

3. 贫血与矿物质代谢紊乱  
   肾性贫血、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问题若控制不佳,会影响全身代谢与器官功能,间接加重肾脏负担。

---

五、医疗资源配置与患者管理问题

1. 随访不及时或监测不足  
   若患者未能定期检查肾功能、尿蛋白、电解质等指标,可能延误治疗调整时机。

2. 多学科协作不足  
   慢性肾病管理需要肾内科、营养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等多学科协作。若缺乏系统性管理,治疗效果受限。

3. 心理因素与健康素养  
   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对疾病认知不足等问题,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和配合度。

---

总结与建议

尽管患者按时服药,但肾功能仍持续下降的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疾病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也涉及治疗策略、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多个维度。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多维度评估与个体化治疗
2. 优化血压、血糖、血脂等综合管理
3. 定期随访与肾功能监测
4. 改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
5. 建立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

唯有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才能有效延缓慢性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

---

如果您有具体患者案例或更详细的背景信息,我可以进一步分析并提供个性化建议。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